第一中文网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6)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兵,步兵卫中,精骑千户则变成掌箭千户。中营将成为卫指挥使直辖的预备队力量。

如此一来,上等卫实际已经变成了近现代军队中一个“师”,师部性质的中营两千人,辖左右前三个营,每营两千人,等于近代兵制中的“团”;再加一个负责后勤的后营。朱植愣是在制度内,完成了向近现代兵制的转变。

八月初一,包括瞿能,王域,还有羽林卫一百多名总旗以上校官在内的辽东各卫指挥使全部抵达辽阳,瞿能等全部都被编入教导队中,瞿能任队长,楚、王二人分别人副队长。

朱植召开全辽东军事会议,当众宣布了军事改革方案,上等卫和中等卫,需要各指挥使自己申请,然后再由叶旺和铁铉为正副组长的考核评定小组评分。朱植提名的三个上等卫有战功摆在那里,大家自然不敢有意见。

一时间,各指挥使有的高兴,有的郁闷,有得恨不得立刻卷铺盖走人。高兴的终于看到一个强力的领导出现,胸中燃起了建功立业之心;郁闷的是因为自己的卫要人没人,要战功没战功,评个中等卫都困难;那些想卷铺盖的自然是一些胸无大志,看见朱植治军之严厉,心里知道讨不着好,不如到别地混日子去吧。

朱植没傻到像许多yy者那样用什么队列训练部队,自己一个军队的门外汉根本没有手下将军们懂行。

他只给教导队提出了“风、林、火、山”四条要求,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攻如火,不动如山”。命令瞿能他们根据这四项要求制定出训练计划,让自己过目。

过了三天,朱植看了瞿能他们交上来的训练计划,觉得还可以,又提出了几项建议,比如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每日早上加入了五里长跑的训练;又在训练中加入许多实战科目,并根据现代的语境厘定了一些项目的叫法。

最后大家通过以往的实际战斗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分为骑兵,步兵两科的《行军记要》,骑兵包括:机动、结阵、突击、骑射、埋伏、偷袭、渡河、搜索、夜战、露宿、追击等十一个科目;步兵包括:行军,埋伏,冲锋、布阵、拒马、撤退、箭阵、遭遇、渡河、搜索、扎营、夜战、攻城等十三个科目。

朱植要求大家不要教条化地看待《记要》:“它必须是灵活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不同气候等等条件还会出现新的内容,所以头一年是《记要》的预备期,随时对它进行增减、修改。”

朱植提醒教导队,训练中花架子的不要,特别要注意实战训练,多进行演习。这些新名词,朱植耐心地跟大家解释,实战训练是怎么回事,演习又是怎么回事。瞿能,王域,当初学的都是《武经总要》,现在乍一接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还是有得他们消化的。

此外《记要》中还归纳了大明军制中的纪律,以及朱植提出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其中许多条已经明朝化了。朱植要求所有教导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牢牢背诵《行军记要》,但这些军汉识字不多,朱植还专门请来先生在军营里开办夜校,教大家读书识字。并规定《行军记要》是毕业时候的考试科目,不通过就哪来回哪去,不能获得升迁。

而且朱植把教导队制度定为辽东军一项常例规定下来,以后每个升迁的总旗到千户官员的升迁必须进入教导队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不等的集训。

教导队等于辽东的“黄埔军校”,朱植亲自出席教导队的成立仪式,把一面绣着“辽东基石”的大旗授予瞿能。这面大旗成为了辽东军教导队的旗帜,在日后无数次战役中飘扬在战场的最前列。

建立教导队、整编辽东军务只是朱植关于辽东军事改革计划的前两步。见教导队的工作逐渐上了轨道,朱植把这些事放给下面的人去做,他又把第三部提上议事日程。

“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系统是我前女友,她想弄死我 天降萌宠,冷漠皇子你惨了 假太监:开局收服女帝 朕乃一代圣君 矮纸斜行闲作草 重生之横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