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二千往拒之……闻宋兵十万且至,会宗望益兵四千,合击,大败之。其卒二千,阵而立,驰之不动,即麾军去马击之,尽殪,擒其将石瑱而还。这里金军6000人对抗号称十万的宋军,但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过2000重步兵,其余皆一击即溃。6000金军冲击宋军不动,于是骑兵下马步战,发挥出兵力优势,将2000宋军重步兵全歼。金国的具装骑兵擅长骑枪冲锋,骑矛一般不超过一丈二尺,在注重冲击时也不偏废格斗。但也有极少数勇士的骑矛能长达二丈。他们的副武器包括直刃马刀、硬棍、链枷等,可以用于敌人逼近时搏斗,也适合攻击贴近的敌军步兵。
铁浮屠最早在宋方记载中出现,是以攻城兵的形态,又叫做“铁塔兵”,因此,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重步兵。但实际上金国缺乏专业化的步兵,其精锐步兵都是由骑兵兼制的。《顺昌战胜破贼录》提到完颜宗弼麾下有3000精锐牙兵,号“扦叉千户”,从读音上看正是阿骨打创建的禁卫部队“合扎猛安”。显然,“铁浮屠”正是金国最核心的武装力量“合扎猛安”。
在顺昌之战中,铁浮屠战士,“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这是步战的状态,放在军阵中央发挥其强大威力。“兜鍪极坚,止露两目,所以枪箭不能入”,头盔和铠甲之间以毡枕结合,没有一丝缝隙可趁。铁浮屠在步战中“三人相连”的作战方式,往往被讹传为“连环马”,实际上将马连起来作战并不现实,但如果是步战则有助于维持队列,“堵墙而进”,如同铁壁一般。在郾城、颍昌等战役中,铁浮屠则作为中央骑兵正面冲击,威力惊人。虽然被岳家军的背嵬骑兵击败,但宋军也损失惨重,如杨再兴等岳家军大将就战死于颍昌之战。由于装甲太重,铁浮屠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投入战斗,而是在关键时刻才投入战场,“战酣然后用之。自用兵以来,所向无敌”,在顺昌之战与郾城之战前,赫赫有名的“合扎猛安”也确实没有遭到过败绩。
拐子马与铁浮屠合称“硬军”。范仲熊《北记》记载——以仲熊所亲见,粘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这里说的是这六万军队中的前行军,不是六万金军的全部,约在2.4万左右,他们都拥有人马披甲。当然这只是金军西路军,因此金国举国的营军要多于此数。拐子马的装备是“甲止半身,护膝微存,马甲亦甚轻”,他们防护逊于铁浮屠,较少下马作战,但同样拥有可观的步战能力。比起铁浮屠,拐子马使用弓箭的频率要高得多。在有铁浮屠参战时候,拐子马往往放在两翼,起到辅助作用,“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但面对实力不够强的对手时,拐子马也能独立作战。如在宜水之战中,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就通过后撤而后伏击的方式,以1000骑击溃了号称多达3万的西夏军,并在援兵协助下将对手予以重创,从此战中完颜娄室麾下骑兵的机动性来看,他们应是中等装甲的骑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论是铁浮屠还是拐子马,对于宋军来说都是难以应付的劲敌,令宋人为之胆寒。惟一能够在野战中大败金军铁骑的南宋名将岳飞,凭借的也是先用精锐的背嵬军骑兵与之对冲,化解金军骑兵的机动性,然后步兵“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的战法才能奏效,深切证明了面对金国重骑兵这样的优质铁骑,只能同样以重骑兵应付。
女真金国早期如同帕提亚帝国一样属于典型的骑兵军事帝国,缺乏专业化的步兵,“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真虏人,取胜全不责於步,惟运薪水,掘潦堑,张虚势,搬粮草而已”。这是因为军事资源都消耗在强大的骑兵部队上了,所以步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