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的步兵一定程度上继承唐朝的风格。西夏重骑兵“铁鹞子”较多使用骑枪,冲锋能力强于辽国冲击骑兵,但由于财力局限,真正的铁鹞子数量是稀少的。
而宏观而言,西夏军队主体只有少数人能装备金属盔甲,大部分人只能使用动物毛皮制作的皮甲。由羌人李宏发明的神臂弓,也因西夏缺乏大规模生产列装的财力,反而被献给了大宋,成为宋军对抗西夏的利器。相应地,西夏骑兵绝大部分装备不佳,在正面对抗中很容易陷入不利,因此注重机动性,他们擅长侦察与骑射,比起一般游牧骑兵更长于伏击,策马奔腾穿行山险如履平地。
不过,少量的精锐铁鹞子如果能使用得当,仍然能在冲击时发挥出巨大威力,如1082年的永乐城之战,西夏铁鹞子渡河成功后,正面冲击宋军阵列使得宋军动摇。1119年的统安城之战,夏军以步兵和轻骑兵阻挡宋军主力,铁鹞子抄后登山夹击,使得宋军大溃,击杀2万西军,并杀死了西军名将刘法。在与宋军对抗的过程中,当宋王朝的战争机器大力运转起来之后,西夏军队便陷入被动,只能凭借山地与大漠的阻隔来分层次抗击宋军,寄希望于宋朝低效的后勤体系运转过久就自行崩溃,而事实也大多如此,才使得西夏与北宋得以周旋百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夏军队最为可称的应该是他们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意志。在宋夏战争,辽夏战争,蒙夏战争中,西夏哪怕遭遇再多失败,也极少发生大规模的叛逃事件。他们的军队在战败后会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并擅长利用各种地理屏障牵制、对抗敌人,因此往往能在与北宋和辽国这两个庞然大物的作战中反败为胜,后来衰落后也五次抗击了蒙古的入侵,才被上升期的蒙古以绝对的国力优势消灭。
再说金国。最强的重骑兵,下马步战时亦是所向披靡。如初唐在诺真水之战中下马死斗的唐军甲骑,索拉孔之战中结阵抵抗萨珊波斯人的拜占庭铁甲骑兵,百年战争中临万马不退的英格兰步战骑士。而女真金国之所以能在短短十余年内北破大辽,南破汴京,横扫宋辽两大帝国,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步骑皆精的高素质具装铁骑。在女真金国刚刚崛起的时候,由于马匹的缺乏,女真人确实以步兵为主,如着名的出河店之战就是凭借强悍的步战能力以少胜多。但作为渔猎民族的女真本身有养马传统,且生活在东北平原地区,农耕技术强于游牧民族,对马匹往往采取圈养方式,以黑豆等粮食喂马,马匹平均质量较高。
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就认为女真马是战马中的极品。显然出产于东北苦寒之地的女真骏马,虽然产量不高,但质量出众,适合作为具装骑兵的战马。入主中原之后,女真人极为重视马政,并大量吸收契丹人参与马政体系。同时,金国也从蒙古高原和西夏收购战马补充储备,其巅峰时代,蓄养战马多达47万匹,竟与唐开元盛世时代持平。金国具装骑兵几乎是南北朝到唐具装甲骑的复活,不管是装备还是格斗能力都远胜之前宋辽夏三国的重骑兵。他们重视冲锋,弓骑兵则常以破甲能力很强的重箭“震荡射击”为冲击骑兵掩护,而较少用于袭扰,“弓矢亦不妄发”。
女真铁骑的纪律性也是超越当时的,“虏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遇败亦不散,走则逐队徐徐而退”。南宋名将吴璘就曾对对手做出如下评价——“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进,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未尝见胜之之道,非屡与之角者莫能尽知”。显然,女真骑兵得到的评价远高于西夏骑兵。
此外,金军也有骑兵下马作战的传统。《金史·完颜挞懒传》:遣挞懒与阿里刮将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