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四章 上半) 齐论 (第3/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中原的贵人们在封地扎下根基,终于有了家底,准备享受生活的时候,齐国的织锦便是那些余钱的一大去处。纱、缟、纨、绮、锦、绫、帛、罗、绢诸多品类,皆在泰山以西畅销。

齐国的海盐、咸鱼和华锦溯济水而上销往中土,而中土的粮食和铜钱则顺流而下运往齐国。

齐国的商品销售状况良好,收入不菲,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看起来是多么美好。

诸儿两下比对,没有在其他的方面发现异常。

问题,就出在进口的环节上面。

列国都知道齐国缺粮缺铜,即便是最老实的宋国人都学会了坐地起价。

粮食还算好,毕竟本国人的需求放在那里,列国也不敢太过分了,而铜...

齐国没有铜矿,自产率等于零。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铜料附加值过低,不符合产铜方的利益,是不会进入市场的。

只有君主赏赐给臣下,专门要使臣下吃到其中的实惠,才会出现直接赠予铜料,赐“黄金若干斤”的情形。

在市场上流通的铜,要么是铜钱,要么是铜器。

铜本身就很昂贵,而通过贸易所获取的铜身上总是带着极高的附加价值,或者是铸币者收取的铸币税,或者是铸造者的工本费。

这样一来,齐国依靠贸易所能获取的铜料的总量远远比不上各个富铜国开采冶炼铸造一条龙下来的产量,更不要说列国的故意压价抬价,扰乱市场之举。

由于齐国没有铜矿,自然也养不起大规模、高精度、优质量的冶铜铸造产业。于是乎,凡是铜器的铸造工序,一旦与齐国搭上关系,人工费不说涨个十倍,五倍总是有的,原料的价格还要另算,自然也是要加价的。

不服气的话,就请齐国人自己想办法把手头的铜料保质保量地熔铸成想要的兵器罢!

临敌搏战之时,铜兵的铸造工艺不过关,被人割了脑袋,再来后悔没付这点人工费,晚啦。

诸儿想起当时订制自己这柄佩剑之时,那个宋国铜匠的那副小表情,不由恨得牙痒痒。

到头来还是乖乖付了五倍的工钱。

可恨!

原料的缺乏加上工艺的缺失,甚至于齐侯本人吃饭的鼎和簋,都比列国的小上一号。

诸儿不由得叹了口气。

东南的纪国倒是保有着一座丰产的铜矿。

不收下纪国的铜矿,齐国永远只能为中土诸侯煮盐捞鱼,织布纺纱。

计将安出?

诸儿大致有了主意。

首先,还是得搞钱。

越多越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多子多福,先救下小姨子花火 王爷深藏,妃不露 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大明:徐家嘲讽?我狂抽朱元璋 吃皇帝不负责:第一拽妃 我在火影证仙王 李三古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