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鸯阵”。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生于济宁。后世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我穿越来时,估计他太爷爷都还没出生。因为之间还差着500年呢。
他自幼博通经史。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隆庆二年(1568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鞑靼,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被调往广东,数年后被谪贬归乡,最终在穷困失意中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
这是我记忆中的戚继光的简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抗倭。
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屡捷,立下不朽功勋。他留下的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的多有创见和总结,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
自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以来,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戎马生涯。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九岁的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题诗一首——《韬钤深处》,诗中最后两句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出他要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远大抱负。他用一生扫平了倭寇之患,被誉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到义乌后,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的征兵要求。四不要:(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四要:(1)有标准的农民;(2)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3)目光有神的人;(4)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最后选定他挑选吃苦耐劳的农民、矿工三千多人,组成戚家军,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戚家军”人数不多,其精锐只有3000多人,但每个都是骁勇善战。“戚家军”的军纪也令人生惧: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统一步调,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 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
在严格的征兵要求和军纪下,“戚家军”在抗倭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白水洋战斗: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人,牺牲陈文彪等13人;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