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78章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理论 (第5/3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婴儿就会产生感知失调,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抑郁、偏执甚至精神疾病。

2)幼儿前期(1.5~3岁)。这一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autonomy),克服“自主感一羞怯怀疑感”的危机。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各种身体动作能力,他们会自己走路,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成人的依赖大大降低。于是他们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能自由活动的主体,开始提出各种自主的要求,对成人的帮助总是说“不”。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等,如果成人能够耐心、理智地满足儿童的自主要求,他们就能发展自主感,反之如果父母不给儿童动手练习的机会,甚至羞辱、笑话儿童,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羞怯感。适当的羞怯和怀疑是必需的、有益的,否则可能会产生难以自制的冲动性。过度的羞怯和怀疑则更糟糕,可能导致强迫倾向、总是希望事物达到完美的状态。因此成人一方面应保证其自由活动,同时应给予一定限制,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和捣乱行为;另一方面,如果未能对儿童试图掌握基本动作和认知技能的尝试给予鼓励,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体会到过多的怀疑和羞怯的个体,长大后可能会形成缺乏自信的不良性格。

3)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能动性(initiative),克服“能动性一罪疚感”的危机。这一阶段的儿童自主活动欲求进一步扩大,其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试图去熟悉和了解人类的社会生活,在人类社会的规则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当父母做饭时儿童递过一把勺子,他便认为自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一举动可能起到相反的帮助效果。假装游戏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他们在假装游戏活动中想象自己扮演各类成人的角色,期望自己成为社会中的一名正式成员。但是成人常禁止幼儿的一些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的差距,这可能使幼儿产生罪疚感,发展其良心和性别角色。过多的能动性、过少的罪疚感可能会导致冷漠无情,反之过少的能动性、过多的罪疚感则可能导致压抑局促,不愿冒险,遇事躲闪,以避开可能引发的罪疚感。因此成人应监督,而不是干涉幼儿的自主行为,让他们认为自己的确是在从事一项重要的活动。这将会使儿童相信他们的活动和贡账

虑自己的名

接受,有利于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4)学龄期(6~12岁)。这一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感,克服

人士,完全

“勤奋感一自卑感”的危机。这一阶段的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学业上

是同一性

的成功与失败。来自家庭、教师和同伴的压力促使其勤奋向上,努力学习。来自

社会角色

各个社交圈子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

适应性。相反,在这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则会引起自卑感,导致其后来学 内心斗争

胜任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其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

同一

止尝试,形成惰性的学习品质和生活方式;反之勤奋过度也可能会导致视野狭 督、成为

业颓废、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过多的自卑可能会导致自卑情结,稍有失败就停

隘、工于技巧。教师应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引导,促进其个性和社会性健康发 反抗期”

展。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爆宠小萌妃:邪帝,别乱来 我的倾城大小姐 我在游戏竞技场里修个仙 大小姐,你是我未来的老婆 影帝从高考开始 村头那片玉米地 重生后,高冷白月光倒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