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大约137亿年前,一个体积极小、密度极大、温度极高,被称之为“奇点”的东西,发生了无与伦比的大爆炸:
最初,大爆炸10^-43秒后,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10^-5秒后,宇宙约为10万亿K,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
大爆炸0.01秒后,宇宙约为1千亿K,宇宙间以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宇宙处于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13.8秒后,宇宙约30亿K,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形成。
大爆炸35分钟后:3亿K,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30万年后,宇宙大约降为3000K,化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恒星系统……
这就是当今世界占主流的宇宙观,被称之为“宇宙大爆炸论”或宇宙演化论。
这个“创意”最初是由一位叫勒梅特(Lemaitre, Georges)的比利时司铎提出的,他同时也是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是基于宇宙一直在膨胀的现象提出这一观点的,在“创世论”领域,其地位不亚于物理界的爱因斯坦。
勒梅特声称,宇宙在过去某一时刻体积会非常小而密度非常大,宇宙最初的物质就集中在这枚“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6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 Gamow)根据恒星热核反应理论,又进一步发展了勒梅特的宇宙膨胀理论,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
之后,着名科学家彭罗斯(penrose)、吉勒西(Geroch)和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等都对“宇宙大爆炸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提出过奇点定理。
美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更是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的重要证据,并为此获得201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今,天文学家、宇宙学家等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达成的共识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是在一个巨大的爆炸中诞生的,它不仅创造了物质的大多数,而且还支配着我们不断膨胀的宇宙自然法则。
1957年,由burbidge夫妇、Fowler和hoyle,共同提出了“元素起源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简称b2Fh学说),他们认为:
原始的星际物质靠引力收缩形成一些团块——原始恒星,同时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当恒星内部温度升到7百万K以上时,氢的核聚变开始,核反应的辐射膨胀与恒星的引力收缩相抵制,恒星发光并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这时,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有质子—质子循环和碳—氮循环两种。这是恒星氢燃烧阶段,一般可稳定进行100万~100亿年。
太阳核聚变已进行了约46亿年,估计还将继续50亿年。
这一阶段在恒星核心生成氦,同时还有一些碳、氮、氧等元素的形成……
提出b2Fh学说之一的Fowler后来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宇宙化学元素分布的解释及核反应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充分证明了当代科学界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认同。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精彩纷呈、光怪陆离的世界,竟然始自一次无与伦比的奇点爆炸!即便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作者,最初对这一观点也感到万分震撼、难以置信!
实际上,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各路圣贤就一直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