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九十三、春在溪头荠菜花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如果以后再有什么好的藏出售,我们就是动用学校的保证金,也要买下,毕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啊”

严复却说道:“要认真说来,内乱损毁的图却比洋人抢走的更多,毕竟洋人抢走了他们还知道保存,没抢走的我们还知道珍惜;自己人糟践自己的东西,都没人心疼。不说别的,就拿乾隆间的四库七阁来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化为灰烬。发匪祸乱江浙时,文宗阁、文汇阁及其所贮《四库全》被付之一炬;文澜阁《四库全》大量散逸,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残余,仅得原四分之一。这损失的三套半中,自己人占了两套半”

散会之后,张元济就马给蔡元培拍去电报,询问徐氏藏有无出售。很快得到了值得庆幸的回音:没有。

因为这一大批藏,涉及范围既广且杂,其中除了传统的国学籍,甚至包括译学、算学、化学等西方译着,所以那些喜爱宋元珍本的藏家不愿意收购,那些想买来作为学校藏的买家又出不起高价,以致迁延至今。

孙元起闻听大喜,连忙派张元济、王国维前往浙江商谈购事宜。如果说张元济是去侃价,那么作为图馆长,王国维的任务就是仔细检查图的质量问题,别到最后闹出白菜卖猪肉价的笑话。而且这两人都是浙江人,也可以顺道回家看看。

临行前,孙元起找到张元济,与他商议另一件事:建立经世大学附属学校。

这件事在几年前就想付诸实践,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才搁置至今。现在手头稍显宽裕,所以准备立即启动试点工作。

在孙元起的构思中,附属学校应该是义务教育和希望工程的结合体:经世大学提供课本、资金和师资,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建立部分中、小学堂,让学生免费入读,还有免费校服和免费午餐,以改善地区办学条件;中学毕业后,通过录取考试,成绩优异者进入经世大学读。这样,既可以提高经世大学的生源素质,也可以让更多儿童走进学校,获得基础教育。

而孙元起比较中意的地方,便是张元济即将前往的江浙一带。要知道,自宋元以来,这里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新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是院士,在这100名两院院士中,江浙籍贯的就大约占一半由此可见一斑。

听了孙元起的描述,张元济思考了片刻,微微摇头:“我认为,此方案有值得商榷之处”

“哦?”孙元起猜到是因自己不了解清末的社会状况,导致方案水土不服了,便虚心求教道,“请菊生先生指正”

“正如之前你所说,知识改变命运。想让贫穷的孩子能读,这个出发点无疑是极好的。”张元济先赞了一句,然后才说道,“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情况:首先,我们的经费非常有限,不可能让全国近千万的儿童都有学,这就注定我们必须选择其中部分天资聪颖的学生优先教育;其次,就实际情况来讲,一般香门第或者家境较好人家的孩子会比较聪明,可是这些人家能够支付得起学费,毋庸学校来承担,如果让他们也免费,其实是浪费我们有限的教学资源。”

不得不承认,张元济说的非常有道理。

在孙元起低头思考解决方法的时候,张元济接着说道:“不如这样改动一下,学校分两种班,采用同样的师资教学,一种面向家境比较宽裕的,收取学费;一种面向普通家庭的,不收取费用。免费班级每年要淘汰末尾的20学生,转入收费的班级;收费班级中成绩优异的20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免费的班级。这样既可以取富济贫,减轻学校的经费压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选拔天资聪颖的学生。”

孙元起本来想说:这会不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不利啊?旋即又想到,这个年代,少年儿童能有读、有学,其实就是幸福了。至于后世的“素质教育”,对于清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回到汉末篡江山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三嫁夫君超宠的 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红楼之剑天外来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