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乾隆皇帝决定禅位归政,各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恭请乾隆皇帝不要急于禅位归政,因为皇上龙体安康,可以继续在位。
乾隆皇帝对大臣的好意劝解,宛然谢绝,他说自己禅位归政,决心已定,不必再奏。大臣们只好对此表示遗憾。
永琰看着大臣们集体恭请父皇继续在位,父皇又没有把军政大权,人事任免这样的实权交给自己,他感觉好像哪儿还是有点不太对劲。
永琰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一番。经过一夜的考虑,次日早晨,永琰早早地去拜见父皇,他跪在乾隆皇帝的面前,奏曰:“儿臣荷沐父皇恩慈,父皇开明大意,册立儿臣为皇太子。儿臣甚为感激。”
“但是以臣之材质,抚衷循省,已弗克胜,复奉此谕,将以半年界政于臣,臣王内战兢,局虑弥日,奏请父皇改元归政事宜,敕停举行,儿臣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
乾隆皇帝仍然没有答应。
此后,和硕礼亲王永恩在和珅的撺掇和教唆下,又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及蒙古王公等,集体合词奏请乾隆皇帝要顺应民心,久履天位。
和绅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他纵容众大臣,或者说是要挟众大臣集体上奏,恭请乾隆皇帝“久履天位”。
乾隆皇帝看着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奏请,首先对他们恭请自己在位的做法表示感谢,感谢各位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的信任与支持。
但是,他说:“若因群情依恋,免遂所请,则朕初心焚香之语转为不诚,汝等毋庸再行奏请。”
听完乾隆皇帝的话,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再也不敢上奏恭请。
和珅这样做的目的,无怪乎就是一箭双雕。其一就是恭请乾隆皇帝继续在位,说明他们是多么地拥护和爱戴乾隆皇帝,让乾隆皇帝心里高兴,以此表明他们对乾隆皇帝是多么的忠心耿耿。
其二就是这种做法虽不能达到他的目的,但是他可以让永琰看清楚,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们都心系乾隆皇帝,对他这个皇太子还不太信任和认可。
这无异是对永琰的一种示威,让永琰明白,他不能对他们这些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轻举妄动,任意宰割。
永琰怎能不感受到和珅和这帮老臣给他带来的这种压力。永琰暗想,如果自己行事不谨慎,稍有不慎,轻者会被父皇废了,重者会被父皇囚禁,乃至被父皇杀。
永琰感觉到自己在刀尖上行走,步履艰琰,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相反,和坤因为自己这样的安排和做法感到自豪,感到有一种胜利者的骄傲,感到自己私下的安排奏请是多么的正确明智。
其实,和珅哪里知道,永琰成为皇太子,永琰对他产生的危险正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他在一步步地向死亡靠近。
和坤等人的另一目的也已达到,乾隆更坚定了自己虽已禅位,但军国大事,仍然由他亲自处理,按他制定的既定方针办事。
乾隆又谕令自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二年,连续三年举行归政恩科乡试、会试,及嗣皇帝继位恩科乡试、会试,以嘉惠士林。
当然,按照惯例,京城中的各种考试,如顺天府的乡试及朝廷的会试,不用问,也不用猜,满汉大臣们都知道主考官一定是和珅。
即使不是和珅,也是和珅的得意门生和心腹,无论钦定谁当主考官,都绕不开和珅。和珅就是考试中心主任,绕过和珅就等于绕开了考试,绕开了金榜题名的机会。
于是那些学子们为了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事先就开始找人打通关节。
有的靠父辈的关系,有的靠亲朋好友的关系。与和珅没有关系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就拐弯抹角地托人找关系,不管怎样,要想尽一切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