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56章 公子季札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工赐与唐婉等人,不由望向了阴云密布的东方,那是姑苏城的方向。

工赐隐隐觉着,姑苏城上方的乌云中,隐藏着一名巨人。

此人盘坐于云端,身周云雾缭绕,背靠东方,目光正俯视着大地。

其右手食指与无名指间夹着一枚棋子,正待落下,却是将落不落,引而不发…

忽然东方一阵风迎面吹来,工赐瞬间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连忙使劲摇了摇头,拼尽全力深呼吸了几口气后,心头的压抑之感才稍缓。

。。

马上要开启新副本了,临时插播一下吴越。

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

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古越人聚居的江东,并随乡入俗。

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

姑苏城的来历说法有很多,有说原先吴都在无锡的,后来是伍子胥建了姑苏城,吴王阖闾才迁都的。也有说是:

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方士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后改名为“姑苏”。

这说法听着是有些错乱:舜禹夏。

实则是有可能的:大禹大约在公元前2089年出生,前1982年去世,约活108岁。

舜去世时禹已代为执政37年,禹为舜守孝三年,到壬子年为大禹元年(公元前1989年),在位八年去世。

夏朝普遍以公元前2070年开始算,也就是大禹19年,那时舜王还没过世。

个人倾向于是胥始建,伍子胥来到吴国后扩建,改造。

越国则更早:大禹葬于会稽山,夏启外的另一支子嗣留下守墓,负责祭祀,于是就有了越国,国都会稽在今绍兴一带。

只不过从越王允常起,方有文字记载遗留。

但越国的文化底蕴,比大禹更加久远。

在大禹出生前的千多年,约公元前3500年,便有了良渚文化所建造的“高低两大水坝”遗留至今。

也就是说,大禹不是首个到此治水的。

。。。

言归正传,工赐最终还是决定要回申邑,姑苏城的水是深,但是现在城门不是闭了吗?

直接绕路回申邑,不进姑苏城不就得了?

主要还是如今,工赐的手头有钱又有了点兵,不再那么胆小了。

夫概给一行人准备好了舟船后,出言挽留道:“申侯,我派人传信给王兄,可信使始终都如石沉大海般,没有丝毫回音。

这次恐怕不仅仅姑苏城内这么简单,君若坚持,此去申邑,还望多多保重。”

工赐点点头:“我也一样,传信给孙先生都有没任何回音,这昭关又被你给断了,放心不下,才要赶回申邑的。”

申邑,花费了工赐太多心血了,乃是他目前唯一的根据地,他可不想白白弃了这来之不易的立足之地。

工赐毅然决然,一行人登上舟船,过了昭关水门,一路火花带闪电,沿着长江就往申邑赶。

因为要绕过姑苏,就不走运河途径太湖这一带过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长江,顺流而下,过了延陵,便是申邑。

彼时的申邑,小得可怜,工赐受封之前,还只有千户人家,纯粹就是一个小渔村的体量。

如今工赐手底下人多了,申邑也逐渐热闹了起来,那些荒地也都在进行着大开发,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医毒狂妃路子野 三国:汉中祖 倾君侧·等皇的女人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新岳飞传奇 大齐洗冤录 乡村爱情,我爹是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