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80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晁衡遇難的傳聞傳到唐朝,在南方漫遊的李白非常難過,寫下了《哭晁卿行》詩:&ldo;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rdo;寫出了對詩友晁衡悲切的思念之情。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晁衡的船並沒有沉沒,他們隨風飄泊到了安南(今越南)沿岸。公元755年,晁衡和十多位倖存者歷盡艱險,回到長安。以後,他又擔任過唐王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職。公元770年1月,73歲的晁衡在長安去世。

那位鑒真大和尚則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後死在日本。鑒真也把豐富的中國文化,如宗教、建築、雕刻、醫藥等傳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歡迎和尊敬。鑒真曾經居住過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現在,還供奉著鑒真大師的在世時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為&ldo;國寶&rdo;。

阿倍仲麻呂(晁衡)和鑒真,是八世紀時日本人民如饑似渴學習唐朝文化的縮影和中日人民友好往來的友誼象徵。

&ldo;西天&rdo;在哪裡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離開了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許多的僧徒和百姓來到城外為他送別,保佑他一路上順利平安。有人仍擔心地勸他回心轉意,放棄旅行還來得及。他堅定地回答,雖然路途遙遠,但他一定會克服艱難險阻,取回&ldo;真經&rdo;。

這位僧人就是當時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小說《西遊記》中&ldo;唐僧&rdo;的原形。他此行是要去到佛教的發祥地天竺國(今印度),去求取佛教的經典。

佛教創始人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喬達摩-悉達多。相傳,他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釋迦族的王子,29時歲出家修行,最後來到王舍城(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之南)。他在城外尼蓮河畔的菩提樹下閉目沉思,靜坐了六年。到第七年,他終於悟出了人生真諦,從此得道成佛。佛,就是大智大覺之人。他的弟子們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ldo;釋迦族的聖人&rdo;。佛教的基本教義認為:人生所經歷的&ldo;生、老、病、死,一切皆苦;一切苦因在於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動,有行動就會造孽,就不免受輪迴之苦;必須消滅一切欲望,才能消滅苦因,斷絕苦果,達到不生不滅的涅磐境界;而要達到涅磐就必須要修道。早期佛教著重輪理教誨,不拜偶像,主張眾生自救,佛只指出途徑。認為修行能入涅磐,但不能人人成佛。

到公元一世紀時,佛教受印度婆羅門教影響,開始主張佛有許多化身,造出各種菩薩。崇拜偶像,認為只要虔誠信仰,人人都能成佛。

由於對佛祖釋迦牟尼的教義持有不同的觀點,佛教徒僧眾教團分裂成兩大派,&ldo;上座部&rdo;以佛教正統派自居,&ldo;大眾部&rdo;則屬於新興教派。&ldo;大眾部&rdo;鼓吹&ldo;普渡眾生&rdo;,創立了&ldo;大乘空宗&rdo;和&ldo;大乘有宗&rdo;的宗教理論體系,自稱&ldo;大乘&rdo;,意即&ldo;大道&rdo;或&ldo;大業&rdo;,而把原始佛教貶稱為&ldo;小乘&rdo;。佛教傳入中國後,最先翻譯的大都是&ldo;小乘&rdo;經典&rdo;。到東晉時,才有人譯出&ldo;大乘空宗&rdo;的經論;到南北朝中、後期,才譯出&ldo;大乘有宗&rdo;的經論。

玄獎研究佛經是從&ldo;大乘有宗&rdo;入手。在長期的鑽研探索中,他覺得自己所請教的大師各有師承,對教義的解釋也不同,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但是,當時傳入中國的佛教典籍並不多,譯文也難以表達原意,尤其是他研究的&ldo;大乘有宗&rdo;的經論更加缺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与你不止于此 嫡女被虐至死,重生后她反虐渣渣 24岁,决定向理想人生发起挑战 我真的不想努力啦[快穿] 闪婚倾情:席少的二货甜妻 別讀博,會脫單 天月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