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60章 等待种子发芽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姬长卿兼并了五百亩土地。

这也怪当权者喜欢玩兼并游戏,只一个天灾人祸,就让姬长卿这个只有十亩中等田地的人,一下便拥有了五百亩良田。

从一个小地主,一下子跻身于中等地主,姬长卿只用了五百石粮食和两百贯钱。

其实按照现在的低价,姬长卿完全只用出两百贯钱的,但姬长卿是有良心,在黑心的低价兼并了人家的土地,自己怎么也要保证一家子人不会饿死。

姬长卿不是杨白劳,但这五百亩良田,该如何更好发挥它的优势,尽快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呢?

姬长卿开始头疼了,种粮食发不了财,但也不至于饿死,可种经济作物,也没有市场,买不了,况且大宋法律中明文规定,下等良田只能用来种粮食,不能另用。

姬长卿在脑海中过了好几个开发方案,可都被他放弃了。

果然在封建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靠种田发家致富,根本就不现实,除非姬长卿像地主那样,剥削压迫自己手下的佃户们。

看来,要想致富,还得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工具。

可该如何改进生产工具呢?

难得要将铁犁牛耕,变为了机械拖拉机生产?

可这些都不现实啊!

且不说,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蒸汽工业时代有多难,就是一个柴油发动机技术,没有两百年的时间研究改进,也基本不可能。

更何况,大宋的铁器有官方、私人二者两种经营方式,官方发放铁引给民间商人,并课以重税,所以导致私人铁器坊价格居高不下,官府的价格虽然没有私人的昂贵,但质量不行,而且经常缺斤少两,掺杂了铅的杂质。

要想种好田,就少不了好锄头和耕牛。

耕牛太贵,一头牛价值五、六贯钱,而五百亩地至少需要六头耕牛才行,也就是三十五贯至四十贯,此外牛买来后,还要贴补饲料、牛棚的钱。

这些都是需要钱的,不过也难怪平常的农户,大多以拥有百亩良田,一头耕牛为奋斗目标。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的税赋一定是免了的,如果不趁现在将每年要做的事提前规划好,等明年的红利一过,那可就亏大了。

姬长卿计划来,计划去,依旧觉得不妥,于是写信给陈汉平,请他帮忙催催到江南沿海一带,收购一些稻种。

占城稻虽然不比杂交稻产量高,但它的品种优越性,仍是姬长卿所看重的。

再者,拿到占城稻后,还要育苗,试种看看蜀地气候是否合适种植占城稻。

农业很脆弱,虽然姬长卿知道占城稻品种比蜀中现有的稻种优越,可万一占城稻气候不适应,导致减产了怎么办?

不要小看十几斤的差距,可它是关农民的存亡。

对于姬长卿来说不过是损失了些钱,可对于农民们来说,却是要卖田卖地的大灾难!

农业,无小事,粮食关于百姓的生命!

这是姬长卿以身作则,给陈谨上的一堂课,也是记忆最深的一堂课。

姬长卿带着陈谨在自己的地里采集土样,又命几个佃户,在自己桃园后面挖了一个百米的实验地农田。

花了两贯钱搭了一个大草庐,开始人们以为是用来住人,或者喂牲口的,可当姬长卿又让人搬来十个大缸,人们着实有些不明白姬长卿到底要做什么。

只有陈谨、陈盛泽知道,师父要做什么。

天圣元年,冬十月,姬长卿带着两个学生,开始围绕这十个大缸,记录实验。

“一号实验水稻,已经开始发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育苗实验。”

“师父,二号实验水稻,没有发芽,已经霉变了。”

姬长卿听着陈盛泽的汇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多子多福,先救下小姨子花火 王爷深藏,妃不露 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大明:徐家嘲讽?我狂抽朱元璋 吃皇帝不负责:第一拽妃 我在火影证仙王 李三古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