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一夜无话。
次日起床,邓源直接回了昆山。
其实昨夜他想了很久要不要旁敲侧击地提示一下邓鼎城,但最后的决定是暂时不要多事。因为一来这事目前还属于捕风捉影,贸然掀开盖子,显得自己居心不良;二来段彩衣若是真的做出什么不轨的举动,对邓源来说利大于弊。
那就先观望观望吧。
回到昆山依旧继续读书。到了月底,新的知县来接印了,县里有点身份、有点功名的人都要去“郊迎”,邓源自然不能例外。
谁知新任知县下车伊始,便给了邓源一个惊喜。
新县尊名讳唤作秦士奇,这是他第二次到昆山做知县了,对县衙的属吏、县里耆老都很熟悉。在城门外简单客套之后,便问道:“听闻县里新进出了一位少年英才,叫做邓源,原籍是晋省。不知今日可曾到来啊?”
邓源万没料到如此众目睽睽之下,县尊老爷会单独点自己的名字,竟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同为生员的顾绛拿手肘使劲撞了邓源几下,邓源才回过神,分开人群到前面行礼:“回禀县尊,学生就是邓源。”
秦士奇笑吟吟地走过来携住邓源的手:“听说在那场骚乱中,你不顾危险,深入匪穴,救出了一名无辜的女子,可有此事啊?”
邓源脑子“嗡”地一下,忽然想起先前邓鼎城说过,要为他“勇救归雨宁”的光辉事迹申请旌表。本来以为只是随口一说,谁知现在新任县尊老爷公开提及此事,难道老爹是暗中把旌表的事儿办妥了?但他脸皮毕竟薄,还不适应大庭广众之下自吹自擂,只能吭吭哧哧地说:“县尊谬赞,学生只是恰逢其时,顺手将归家小姐带回来而已。”
秦士奇扫视了一下众人,以手虚指邓源:“孤身救人,是为勇;功成不居,是为义。我昆山有此人才,足见圣人教化之功。昨日在府城,乔府尊特意提及此事,手书‘见义勇为’四字,赠与邓源。”又问邓源:“可曾表字?”
邓源回道:“学生尚未弱冠,未曾表字。”
秦士奇赞道:“年不满二十,有此义勇之举,着实难得。”一挥手,一名长随捧着一副字走上来,双手展开,果见一副横幅,“见义勇为”四个大字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引得周围人一阵赞叹。秦士奇又让长随将横幅收起,道:“乔府尊交待了,让本官将这手书刻成匾额,给你悬在书房,永为勉慰。”
邓源忙谢过两位老爷的抬举,在众人复杂的眼神中唯唯退下。
还好,只是知府老爷赠了一副匾额,并不是真的请下来了旌表。若是真报到南京礼部,回头再让邓源披红挂彩跨马游街,岂不羞死?
回城的路上,邓源瞧瞧问顾绛:“这位秦老爷是什么来路?”
顾绛一挑大拇指:“秦县尊可是铁骨铮铮的好官,道德文章乃我辈楷模。他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当年就实授昆山知县。不过那几年,阉祸横行。应天巡抚是阉党毛一鹭,要求各县为魏阉建立生祠,秦县尊称病封印,拒不建祠,最终被罢官下狱,关了半年。放出来之后,遣返山东老家为民。幸而新君登基,清算阉党、启用旧臣,秦县尊这才得了起复。”
邓源听了,对这位新任知县肃然起敬。
本地乡绅为秦知县准备了接风酒。这酒席,等闲秀才是没资格参加的,原本也没有预备带上邓源。不过今日既然秦老爷当众点了邓源的名儿,很有眼色的昆山乡绅立刻将邓源也奉为座上宾。
秦知县虽然素有直名,但并非不近人情,所以对这种接风宴是不会拒绝的。
邓源起初是不想去的,因为这种场合最容易暴露自己半吊子学问的底细。但架不住人家好意相请,再推脱就是不识抬举了,只好硬着头皮赴宴。
好在酒席上邓源并不是焦点,只和同桌的乡绅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