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 (第3/10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文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归宋后,被朝廷录为广文馆生。

郑文宝善于写诗,风格清丽柔婉。曾作《柳枝词》,诗云:「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为后世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郑文宝想见后主李煜一面,担心禁卫让自己为难,就披着蓑衣戴着竹笠,假扮成渔夫,这才得以见面。郑文宝当面陈述大宋皇帝宽恕的意思,劝李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感动得李煜直夸郑文宝是忠臣。

太平兴国八年,三十岁的郑文宝参加科举,凭着真才实学,一举进士及第,被授与修武(今河南修武县)主薄。

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奉命出使川、陕,清理整顿税收。郑文宝走访得知,当地官员为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必须交纳「到岸税」,商人们为此苦不堪言。郑文宝立即奏请朝廷,免除了商人的「到岸钱」,此举大快人心,深得百姓赞扬。

此时,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四处抢劫,惊扰百姓。作为钦差大臣,郑文宝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率军乘船而下,一夜航行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叛军。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在陕西任职期间,郑文宝多次救济灾民,穿过沙漠,督运粮草给边军。他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得到众多少数民族的拥护,有的酋长还认他做「干爹」。

咸平年间,李继迁劫走朝廷运往灵州的粮草,并且攻占清远,围困灵州。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率精兵冒雪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

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七年未换防,又不能按时领到军晌,产生不满情绪,预谋造反。郑文宝得知后,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军心,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兵变。随后上奏朝廷,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来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下诏免除其库银的偿还。

李沆对郑文宝之事早有耳闻,这才会同意寇凖的举荐,让郑文宝绯衣换紫袍,成为从三品大员,赐金鱼袋。

李沆死后二十余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驳道:「李沆曾说,梅询不是君子。」可见,李沆识人察人影响之深。

景德元年(1004)八月,寇准与毕士安同日拜相。毕士安兼管修撰本朝历史,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身份,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还是相当于毕士安的副手。

这一年,寇凖四十三岁,毕士安六十六。一个年富力强,一个精于政事,二人搭档,简直是绝配。不得不说,这也是大宋百姓之福。

寇准为相,刚硬方正,嫉恶如仇,眼里揉不下沙子,见不得不法勾当,朝中有些人就开始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感觉极不舒服。没几天,寇凖就摊上官司了,而且还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一场谋反案

大宋朝有登闻院,类似当今的信访部门,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员,只要有话想跟皇上说,都可以去敲登闻鼓。

这天,有个叫申宗古的普通百姓,竟然跑到皇宫大门旁边的登闻院,敲响登闻鼓。状告当朝宰相寇凖。说寇凖和安王赵元杰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文武百官听闻谋反,个个骇然,唯恐避之不及,寇凖更是惶恐不已。这由不得他不惶恐,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寇凖不知道该如何澄清自己。

上一次,是一个疯子对着他山呼万岁,还好当时有温仲舒在,能为自己作证,怎么都能说得过去。这一次可不同了,这回人家是有备而来,时间、地点、参与者,一个不少,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可想象的是另一个被告人安王赵元杰,此人是真宗的五弟,去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凌云志异 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 大商川行军 大魏芳华秦亮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大明:我就来支教,你让我当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