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铁头娃 三十一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创建反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成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共约30余万人,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至1932年,东北抗日义勇军陆续遭到挫败而大部失散。其间,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委军高官周保中、赵尚志、杨靖宇和共产党员李延禄等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些部队中进行团结改造工作,建成中共直接领导的多支抗日游击队,共3000余人。至1933年春,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30余个县境,开辟了磐石红石砬子、延吉王隅沟、汤原太平川、饶河暴马顶子等数十个小块抗日游击区。

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作战

中共满洲省委于1933年5月16日作出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相继成立7个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李延禄任军长,何忠国任政治部主任;第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周保中任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代主任;第8军,汪雅臣任军长。同时,人民革命军大力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至1935年末,第1军在磐石、河里,第2军在延吉、和龙、珲春、汪清,第3军在珠河,第4军在密山、勃利,第5军在绥宁,第6军在汤原,由饶河游击队改编的第4军第4团在虎林、饶河,第8军在五常等地,共建立起8个游击根据地,其活动区域达到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共50余个县境,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坚力量。

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支援和配合关内抗战

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至第6军依次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第8军改称第10军,各军主要领导人未变。另以第4军第2师为基础编成第7军,陈荣久任军长,郑鲁岩任政治部主任,活动在虎林、饶河、抚远地区。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的团结教育和领导,陆续编成了第8军,谢文东任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第9军,李华堂任军长,李熙山(许亨植)任政治部主任;第11军,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第8、第9、第11军分别活动于勃利、方正、桦川等地。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总人数达3万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及其逐步发展壮大,严重威胁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本关东军与伪满洲国军政部于1936年4月制定“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调集重兵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抗联各军采取留少数兵力在游击根据地内坚持斗争,以大部兵力跳出日伪军的“讨伐”包围,各军分别开展了西征、北进和扩展游击区的作战。

1936年4月~1937年上半年,经数千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不仅取得了反“讨伐”作战的胜利,而且把游击区扩展到70余个县境,建立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的战略任务由独立作战转变为配合全国其他抗日战场共同抗战。

编成第1、第2、第3路军,进行艰苦的转战和远征

1936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先后成立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东北抗联亦随之编成三个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宣布成立(1938年春正式成立),辖第1、第2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秦昊全文免费阅读正版 三国:从不让董卓进京开始 三国之雄汉重铸 【完结】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乾坤已定 盖世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