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54章 时代变幻,商品房的出现(2004)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21世纪是属于中华大地的世纪,21世纪最大的创富神话----房地产----商品房。

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世人不一样的价值观。

发达后,必先翻新房子\/重建房子\/再建房子,对于建房子,炎黄子孙有着独有的情怀,认为房子不仅仅是家的象征,有了房子娶媳妇就更简单,更是自己社会地位的展现,更是一个人功业成功与否的最佳代言。

城镇化的进程悄悄的席卷着神州大地,偏僻的仙源村人民对于城镇化进程,除了听新闻联播里面提过,其他的并不了解,也不关心。祖祖辈辈都是万不得已才搬家,从没想过自己现在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衣食无忧,还要去城里安家,这在当时属于自找苦吃,会被别人嘲笑的。

在村民的潜意识里,只有活不下去,才会举家搬迁到别处(县城)买房或者建房。

当时进城的乡下人很少,丰台县的房价为1600--2000元\/平米,这个价格在对于大部分普通农民与工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价格。

在仙源村乡亲们的眼中,只有有编制工作亦或是吃皇粮的人或者做生意的人家,才买的起县城的房子,才配住县城的房子,也才养得起县城的房子。

县城的房子在过去从来就没有与农村人发生过关系,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

仙源村祖祖辈辈对于房子都有特殊的感情,都不愿意搬家,再说水泥路已经修好啦,对于村里年长的人来说,此生足矣。

仙源村的首富常何在朋友的介绍下,再一次作为吃螃蟹的人,在县城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总价25万,25万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

买房子让常何又一次在村里出尽了风头,再一次成为村里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常何按惯例,给村里的亲戚朋友下了请帖,邀请大家一起去喝新房酒,酒席就定在县城。大家只是随礼,并不太愿意去,用村里人话说,吃胖了,走瘦了。

请酒的日子到了,村里人依旧如常,该下地干活的下地干活。很快就有听到村里有个喇叭在喊:去县城喝酒啦,有专车接送啊,你们只管吃好喝好,大酒店的酒席可不是农村流水席可比的啊,就当去县城见见世面啊。

一听说,有专车接送,村民们都陆陆续续的往家赶,换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开心的上了大巴车。大巴车前后跑了两趟,仙源村的客人全部到位。

县城的酒席就是不一样,看着花样很好看,有水果拼盘,有零食干果,每个菜的盘子也是花样百出,装鱼的盘子就是鱼的造型,酒店的菜除了样式好看,但是味道却与家常菜无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量少,基本上一个菜刚上桌,就一扫而光,光盘行动执行很到位。

酒席才持续了1个小时,就结束啦,每个参加酒席的人,发一桶泡面与一小袋糖果。

大家都感觉没尽兴,一致认为县城的酒席不实惠,还是村里办的酒席好,可以吃一下午。大家陆续来到大巴车前,准备回家。

常何大腹便便的走了过来,乡亲们不要急着回去,我的新房子也装修好了,就在酒店前面50米处,来都来了,就去我新房子看一看。

很多人早就想去看一下,25万的巨款买的房子到底是啥样子的。那时候商品房还是新鲜玩意。就跟随着常何,往前走。

刚走没几步,常何介绍道:我家的房子就在那栋楼,大家远远看着一栋6层的小洋楼,大家都啧啧称奇,你好厉害啊,买这么大一栋楼,难怪这么贵,不过也值啦。

忙解释道:哪里有这么多钱,买这么一栋楼,我买的只是三楼的一套商品房,三室两厅的,坐北朝南,阳光充足。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什么是商品房,也不理解什么是三室两厅。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高维拍卖会,开局蓝星被卖 王府小妾明明很强却过分娇弱 四合院:情欲满院,香江称王 四合院:开局拿下秦淮茹 重生香江:传奇人生 妻子深藏功与名,孩子非亲生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