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二十条的发布代表邢承恩正式成立管理班子,之前只是凑乎过渡用的草台班子。
邢国举正式上任成为民政官,其他几人成为副手分管各自的一块儿。
武力这边由王进任团练副史,主抓军事管理,李六魁和王海轮换巡视海上,王辉负责陆上防御。
顾平已经探索了周围地势,方圆二十里内没有威胁,再远就有生番部落了。
只是粗略探索了平原地区,山上都是原始森林,没有开发过的模样,人员不好探索。
而且生番大多居住在山上,人少去探索就是送菜,只能暂时放一放。
王进的策略也是把人引到平原上歼灭有生力量,密林不好展开弓弩优势,反而是生番有地利优势,强攻非明智之举。
制糖工艺已经成熟,现在还需要扩大甘蔗种植。
南方本身就是甘蔗产地,有不少良田种甘蔗,所以红糖在泉州就可以买到。
但凡事不预则败,长远考虑,还得开发自己的甘蔗产地,以后占领南洋诸岛也会开垦甘蔗园和香料园。
当然南洋也可以种植水稻、油料作物油棕、纤维作物蕉麻。
油棕可以生产棕榈油,华夏人缺油,这个可以缓解一下,等阿拉伯商人带过来油橄榄树,可以再加上橄榄油。
当然台南这边种完二季稻之后可以种植油菜花,这样不浪费土地,也能轮换耕种土地。
虽说这边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但是三季稻质量堪忧,还不如种植一轮油菜花保证油料供应。
蕉麻这是重要硬质纤维原料之一,纤维强力高,耐水湿,在海水中特别耐浸,且浮力好,是一种很好的绳索用纤维。
主要用于制造航海用缆索、绳网,渔业用绳索、网具,钢缆绳心和其他工农业用绳索等。
至于橡胶树和金鸡纳树还在南美洲没传过来呢。
在古时候这种物资缺的厉害,骆明也安排人种植了一批,邢承恩以后会大量需求。
港口这边利用提前烧制的水泥和石料,码头已经建设起来,在另一边稍远的地方正在建设船坞。
宋代,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船舶越造越大,“舟船深阔各数十丈”,海上贸易频繁,船舶的维护检修需求日益增加,船坞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而宋代已经有了用人力、风力、畜力驱动的大型水车,元代的《王祯农书》中称其为龙骨车。
南宋刘一止的诗中就描绘了这种水车的工作状态:“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甲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有了这种水车,抽干船坞里的水并不困难。
据《笔溪笔谈·补笔谈》卷二权智记载:
“国初,两浙献龙舟,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置上,及决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出澳中水,船乃悬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宋朝初期,南方进献了一艘二十丈长的大龙舟,船上建有宫室层楼和皇帝专用的御座,供皇帝游幸时乘坐。
使用多年后,船的底部朽坏了,想修复,却因为损坏部位在水下,无法施工。
宦官黄怀信出了个主意,在金明池北面开凿一个可以容得下大龙舟的水池,在里面安装上支墩,把龙舟引入水池,泊在支墩上,然后将池中的水抽干,龙舟就被架空搁在支墩上了,船的底部完全暴露,工匠们可以对朽烂的部位进行修补,龙舟修复后,再将池子里灌满水,并撤去支墩,让船浮起来,这样龙舟随时可以行驶了。
池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