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六章 定国安邦之策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治洪之策完全不知晓。”朱民没信口开河,抗灾治洪之策无非是南水北调,西部工程这些前世之人耳熟能详的项目。

南水北调到底走哪一条路线他还真不知道。

“所以说我没有抗灾治洪之策,但我有安邦定国之法。稍等片刻我这就将其拿出。还请你们务必献给皇上。”说着朱民,趴到床底,从系统空间处把【农业杂交指南以及心得】前面几十页撕下来。装作这本书原本就在床底的假象。

朱元璋看着朱民手中拿着的一叠黄色纸张。不经疑惑道:“这就是所谓的安邦定国之法吗?就凭借着不足百页的纸张就能够安邦定国吗?如此那岂不是把4000多年以来的帝王传承,踩于脚下。”

这大叔还真是敢说,估计在朝廷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就凭借着刚才那番话语,都能够让对手弹劾他好几次了。

“这就是安邦定国之法,如若当今皇上能够读透。至少能为大明多家百年寿命。”朱民不是胡扯,里面讲述了,植物杂交的基本技术。

只要按照上面的操作进行选苗以及杂交。不出50年必定能够培育出高产作物。说是能够延续大明百年寿命也实属谦虚。

朱元璋接过这一叠黄色纸张,翻开看了看。上面全是写着如何选苗,如何育苗。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上面所写细致入微,甚至连朱元璋这种没种过几天地的门外汉都能够看得懂。

朱元璋虽然是贫苦出身,但种地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小时候为地主放牛,然后去当乞丐,出家,参加起义军……一直到后来成为皇帝都没有怎么种地。

如果把这本书交给那些精通农耕的专家,必定大有作为。

“我看这些纸张边缘不齐整,估计是从哪本书里撕下来的改问这本书现在在何处。”朱元璋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后面的那些资料朱民不打算给,那些资料对于大明朝还是太超前了。“核”这个概念都没有点出来。就想着如何利用辐射来人为强制控制植物基因序列。

没学会爬,直接想学飞。

“这一叠黄纸是我从青楼出来的时候。门外一个老先生穿的,邋里邋遢。旁边还放着一本比他人还高大的书籍。碰到人就索要一百两银子。问他需要银子干什么,他也不说,自然不会有人给他。

那天我正好闲来无事,便和那位老先生坐下来聊了一会儿,聊着聊着,我逐渐发现那位老先生对于如何治国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大概聊了有两个时辰,我给了他一张500两。我觉得这500两用的很值,这些皇子就是老先生,临走前交给我的。”

这个小县城地处偏僻,加上青楼那种地方人流量本来就大,有没有一个到处见人就要100两的老头。锦衣卫绝对查不到。

在没有户籍系统,没有监控系统的大明。想要寻找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根本不可能。

这就随朱民怎么编都没事儿。即便这老头能调动锦衣卫也调查不出来。

更何况他未来还想使用这个马甲,让大明繁荣起来也是他的目标。

“如果皇帝与那位老先生有缘,说不定现在那个老先生就在皇帝的寝宫里。这谁又知道呢!”

仔细一想,貌似说的挺有道理。

朱标逐渐将朱民所说的形象和神仙划上等号。

又是几个时辰乱聊无非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临走前朱标问朱民一个问题。

“除去太子朱标以外,其他的几个皇子,谁最有可能登基。”

朱标也只是突发奇想一说。

朱民,想了想,按照后世历史,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登基。建文皇帝作为在位时长个位数的帝皇,或许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削藩。

“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 综漫:用大佬马甲为所欲为怎么了 宋桓帝 穿越之赵云传 大唐李承乾 明寇 大唐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