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六十七章 冗兵、冗官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之下,还有副使、判官、推官、监酒、榷税等等。”

“除此之外,像什么节度使、承宣使、观察使、防御使之类的差遣,更是多如牛毛,难以胜计。各级各地机构繁复、职责交叉,你盯着我、我防着你,找茬儿的大有人在,干活的屈指可数,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赵祯轻轻哼了一声:“人多不洗碗、鸡多不下蛋!”

“官家一语中的!臣记得真宗朝咸平年间,有大臣进言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一件事情竟然能拖上好几年,这个效率真是令人不敢恭维。真宗下诏责令‘议减烦冗、参决滞务’,河北路一下子被裁掉了七十五名冗官。但这也只是九牛之一毛。”

赵祯又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似乎心情不太好。

“官家,上述是说得几机构。二则是官职繁杂,甚至有官无职,朝廷白白养着一大群闲人。这个更是要命。按我朝官制,寄禄与职事是分离的。微臣过去头上现在就有一连串的官衔: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等等。”

赵祯苦笑了一声,喘着粗气。

“这朝散大夫代表着品级,决定我穿什么颜色的制服上班。右谏议大夫,便是寄禄,决定我可以领多少工资、享受哪一级别的待遇。但是,具体干什么工作,这两个官衔都管不了,还得看具体的职事——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真够绕的。别说后人看不懂,自己不上心,都不一定弄多明白。”

赵祯憋着没有笑出来,这范仲淹说的都是他想听的,满朝文武也只有他和韩琦等为数不多的臣子还敢说这些话。

“运气好、有门路的官员,品级、寄禄、职事一应俱全,但有很多官员比较悲催,头上只有寄禄,却没有固定的职事或者临时性的差遣。薪水倒是照发不误,该享受的待遇也差不了,但没有事情可做,只能在家耗着,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之八九,虽说录入官籍,实则与吃空饷无异!”

范仲淹说到此处很是气愤。

赵祯一想,这吃空饷的人确实多!军队里,能打仗的不多。文官里,清谈客比比皆是。这大宋朝廷确实是病得不轻。

“除了上述两则,还有第三个方面,不知官家想听不想听?”

“但说无妨!把问题说透!”

“是!官家,这三则就是科举泛滥、取士从宽,加剧了官员队伍的臃肿程度。不过,臣在这方面也是受益者。”

赵祯却不以为然,算是夸赞范仲淹了:“希文,你是谦虚了。这天下科举取士,再苛刻的条件,再难的试卷,你也是能进三甲的!”

范仲淹轻轻摇了摇头,“官家过奖了。”

“接着说下去。”

“在科举初兴的隋唐两朝,残余的士族门阀还有不小的影响,朝廷也允许地方长官自辟官署、招募僚员,只是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举取士,广纳天下贤才只是补充而已。对于当时的读书人而言,金榜题名并非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甚至算不上主要的途径。”

“嗯。”赵祯插话说:“隋唐两朝科举的录取比例是非常低的。每届进士科只有大约三十人能登科及第,相对容易一些的明经科,每届也只录取一百人左右。”

范仲淹一看赵祯并没有接着往下说的意思,便把话茬接过来,“是的,官家。此外,尽管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但是唐朝对于官员职业素养的评判,还是很审慎的。举子登科及第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身披官袍吃朝廷俸禄,而是需要经历再一轮的测试和选拔。”

“嗯。朕知道,是铨选吧?”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 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 绝色医妃:傲娇冷帝,逆天宠 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大夏第一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