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渠镇人,故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后世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据说,他从小天资聪明,十岁多外出游学时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
但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遂与母亲及弟弟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出斜谷行至眉县横渠,因没了盘缠,加之前方发生战乱无力返回故里开封,遂将父安葬于陕西眉县横渠镇沟迷狐岭上,全家也就定居于此,以后张载就生活于此,人称他为横渠先生。
父亲的早丧使得张载较早地成熟,他不仅博览群书,还倜傥豪爽、少喜谈兵,常以军功自任,老是想着去打仗,去建立军功以图进,而并不是想走科举入仕之途。
与西夏交战之初,得知好水川之败,这对年轻气盛且血气方刚的张载是一很大的刺激,他对此是大为不满“我堂堂大宋焉能受制于这边鄙野人的蕞尔小国”,于是写成《边议九条》,向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不但如此,他还曾想着联合一帮知兵的朋友,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据此,赵允初能想见一见没有出名的张载,一个刚烈果敢、勇于担当的士子。
当时,范仲淹作为负责西北战事的统帅,当然很是欣赏张载的这种勇气,但作为文人掌兵,骨子里的他还是觉得只有读书,才是天下之正道,他是不忍心以这边境的军事而耽误了这有才之人。
于是,他在当时的延安军府衙内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
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当然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但是,他却劝说道:“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范仲淹认为,张载如果认真做学问,一定可成大器,所以劝他不要去研究军事,让他在儒学上下功夫,并且还给张载指明了研究方向,那便是勉励他去研究儒学经典《中庸》。
赵允初心想,如果猜不错的话,这时的张载正在捧着一本《中庸》发呆呢。
横渠古镇,位于渭水岸边,又离蜀中出关西的斜谷道的出口不远,论地理位置,是关西有名的通衢要地,而商旅往来,更是络绎不绝。
若是春夏时节,河水丰盈,无数船只泛舟于渭水之上,从横渠镇边通过。因为就在离横渠不远的斜谷镇,有着大宋最大的内河船场——凤翔斜谷船场,每年利用秦岭的木材,额定打造六百艘纲船,这是大宋所有船场中数量最多的一个。
允初等人一早启程,辰时便抵达横渠镇上。镇内屋舍重重,允初左右看看,足有数百家之多,在西北当个县城都够资格。他是第一次来横渠镇,也搞不清张家宅邸位置,便向从身边经过的一名樵夫询问。
樵夫背上捆着的柴禾有比他的头还要高出三尺,粗手大脚,显是常年劳作:“镇南口迷狐岭下大振谷的那一间独院便是张载家。那小子天天在家闷着,都快傻掉了。”
在张宅之前,允初整了整衣冠,带着捧起礼物的刘宜孙走上前,恭恭敬敬地敲响了院门。
很快,老旧的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书生从门内走出来,打量了一下允初,问道:“敢问官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