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207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若將二者對比,會發現宣和畫譜中記載的三十幅藏品,除了《奇石寒林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軸》等個別幾幅,其他的都與現有存世列在郭熙名下的作品的重合度頗低。由此可見,一種可能是宋徽宗時期留下的三十幅作品大多都已失傳,而現今留存的作品中,一大半都並非郭熙原作。或者北宋時期的作品命名在經年累月之中被更改了名字,從而造成信息的不對稱。然而《宣和畫譜》 的記錄當中完全沒有提到《早春圖》這幅郭熙最有名的作品,關於它的流傳有許多猜測,大部分人認為很可能在宋哲宗時期就開始流落民間。基於這段傳奇歷史,便有了創作這部小說的一些動機和遐想。

作為北宋山水的扛鼎之作,加上絹本的脆弱性,《早春圖》幾乎不對外公開展出,目前查到的資料顯示2007年台北故宮tຊ博物院的「大觀」特展上展出過一次之後就沒有再公開展覽過。

《臘梅山禽圖》 – 趙佶,年代不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臘梅山禽圖》是藝術家皇帝趙佶所創作的一幅設色花鳥作品,也是皇帝本人留存於世的花鳥代表作。這幅畫在建國前也被帶去台灣,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五代和北宋的花鳥畫家不少,比如黃荃、黃居寀父子、崔白、趙昌、吳元瑜、易元吉等等,只是留存到今天的真跡鳳毛麟角。趙佶本人非常喜歡畫工筆花鳥作品,現存的幾幅作品,除了這幅之外還有《芙蓉錦雞圖》、《竹禽圖》、《五色鸚鵡圖》等幾幅。2018年上海博物館辦過一次《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竹禽圖》特地被借展出,這也是我唯一一次看到趙佶的書畫真跡。

北宋社會經濟繁榮發展,推動了繪畫創作,尤其是現實主義的寫實繪畫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宋代工筆花鳥畫中體現的這種寫實主義傾向表達了當時人對科學的探尋精神。趙佶本人是一個細緻入微的自然觀察者和記錄者,歷史上有兩則軼聞很好地說明了這點。一則曰在龍德宮建成的時候,趙佶觀賞了眾人所畫宮中屏壁,只對一柱廊栱眼上的斜枝月季花給予了賜緋嘉賞。其他人都對此感到疑惑不解,後來近侍詢問,趙佶才解釋道:「月季四時朝暮不同,此作春時日中,無毫髮差,故厚賞。」另一則曰宣和殿的荔枝結了果實,孔雀立於其下甚是好看,於是趙佶連忙召畫家描繪。過後趙佶指出:孔雀飛往高處時,一定是先抬起左腳,眾人不禁驚駭嘆服。

說回這幅《臘梅山禽圖》,畫面上繪有一株勁秀挺拔的臘梅;幾朵綻放的梅花,枝頭上還蜷縮著兩隻依偎在一起的白頭翁,一隻鳥扭首顧望枝上的梅花,另一隻縮頸微昂首前望,俱皆生動傳神。枝間還有黃蜂飛舞,以表現梅香陣陣。畫幅下方有幾株萱草,花朵純白,含苞待放。構圖和意境頗有文人畫的韻味。左下有作者以瘦金書體題詩一首,詩云:「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畫作上方鈐有「天曆之寶」、「奎章閣寶」等印記數方,右下末款「宣和御製並書」花押「天下一人」,上鈐朱文「御書」一印。

畫面的構圖和技巧,趙佶雖然也是出類拔萃,但是與畫院聖手相比,並沒有特別突出。然而這幅畫在花鳥的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得益於兩點。第一: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幅詩書畫合為一體的作品,因為趙佶不但畫技突出,而且他的瘦金體也極具觀賞價值和識別度,因此讓這幅作品有了很強的收藏性和討論價值。第二:這首五言絕句所寫的內容,讓後世對這位藝術家皇帝的人設有了不一樣的理解。這是一位如此痴迷於藝術的皇帝,寧為畫手不為君,人赴黃粱,畫寄孤嶼,終其一生,追逐虛無縹緲的風雅,而荒廢了江山社稷。這首詩似乎是給了他戲劇性命運一個合理的解釋。

《臘梅山禽圖》幾乎可以說是我最鍾愛的一張花鳥作品,因此在小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萬人嫌他在食物鏈頂端 我靠嗅覺死裡逃生 重生後我標記了好兄弟 妖界老祖靠劫色活命 代嫁和親後我成了團寵 飛升前師尊他懷了龍種 毛茸茸飼養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