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226章 上群众报了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今年冬天继续进行果树苗栽种,明年春天还栽种,这样一年两季栽种树苗,三年时间就把小丢圪垱全部种植上树苗了。

将来,小丢圪垱最东边是两千亩的各种各样的高大树木,往西是一望无际的果树,真正成为花果山。

往南看,是三十亩大的制坯工地,原来堆积如山的胶泥堆已经快看不到了,都被烧制成砖瓦砌墙盖房了。

等胶泥堆全部清除干净,韩述苦计划在这三十亩场地上建造一个篮球场地,一个足球场地,一些健身器材,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和人工湖相连组成一个一百三十亩大的公园。

小红家一众人站在观景楼三楼四处观望,远景、近景,新村,庄稼,沙岗,都给了众人不一样的感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千年农村,竟然能建设成比县城还整齐干净的居住环境,特别是这百亩公园,有水有岛,有桥有亭,有楼有阁。

早晨傍晚,徜徉其中,犹如漫步人间仙境,让众人流连忘返。

太奢侈了!

太优美了!

这在后世烂大街的休闲小公园,不要说每个县城都有,连一些大点的镇上都不缺这些休闲景观。

但在这个时代,有几个城市能有这么高大上的休闲公园?

别说大米县城了,就红焖市的公园也没有这么上档次的景观。

不要说小红家的一众人看到这种大手笔惊掉了下巴,就是各地来参观学习的干部们看到这个人工湖风景,同样是泪流满面,不是激动的,是羡慕嫉妒的。

一路上,韩永昌那是唾沫横飞,滔滔不绝为小红大伯和亲爹讲述大队是怎样从集资入股,银行贷款,挖井抗旱,要救济粮一步步走过来的艰辛过程。

小红伯父听过后不胜唏嘘,心里也暗下决心,回去后自己也学习小码头大队,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不会创新,照猫画虎还描不会吗?

呵呵,只能说小红大伯肤浅了,从烩面报报道了小码头大队的事迹后,不知道有多少支书来参观学习过,哪一个听过小码头大队的发家史不是信心十足?

最终都是泯然众人矣!

小红家长和大大二大大在秦妈的协商下,开始了下一步程序,那就是送彩礼,然后挑选日子,然后就是结婚典礼。

这时代所谓的彩礼,大多数男方就是给女方家十块钱,再扯几尺布就可以了。

就这还是家境过得去的人家,再穷的男方直接就是出个三块五块钱也中,当然了女方肯定也是穷的叮当响。

最无奈的情况就是换亲了,双方兄妹俩互换,这也是普遍现象。

六十二年九月十日,群众报发表了长篇通讯,题目是《小码头之路》,署名记者为钱雨婷,王玉娟。

通讯报道中,把小码头大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致富路详细进行了总结归纳。

还专门介绍了小码头档支部正在努力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引用了大队支书韩述苦的原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到底是档的喉舌,报道的高度和烩面报就不在一个维度,烩面报通篇采取纪实文学叙述的方式,把小码头大队从穷山恶水的沙土窝到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新农村进行了翔实描写,让读者从文章中看到了小码头大队的创业史,奋斗史。

而群众报介绍了烩面省红焖县大庙公社小码头大队挑战穷荒沙土窝,改变大河古道盐碱地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

但重点不在创业史上,而是在发展经验上下功夫进行了总结。

报道中不但叙述了小码头大队的创业史,更是把这部创业史提炼了一个高度,那就是对小码头大队的创业史进行了肯定,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特别是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 天生郭奉孝 三国第一逼王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三国之地表最强接班人曹冲 始更 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