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52章 小盆友们逛城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么好的事?

聪明些的马上听明白韩永昌想表达的意思,这次都待在家里好好干活,等秋收后颗粒归仓了再出去到城里专门玩,还借钱票给你。

听话听音,这下子大家伙都不积极想去城里了,看到刚才像蛤蟆吵坑一样的娘们都消停了,韩永昌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声说道:“明天思启家的桃枝;思春家的小东,铁蛋;思敬家的大美;述志家的美蓉,述坤家小狗这六个孩子第一批去城里,由刘兰英带队,韩述平赶马车。”

这六个孩子都是五岁到六岁之间的,全村四岁就妞妞和毛丫,再小的三岁就小宝,这两年粮食紧张,生育也下降了,村里近三年也没有添孩子了。

“趁早天凉快,明天早上六点出发,各家让孩子早上吃饱饭啊,中午饭几点吃还不清楚呢?反正管两个大包子,这几个孩子有点小,估计吃不完,可以吃一个捎回家一个,都跟孩子们交代好。”

孩子们为了到城里见见世面,特别是到百货大楼逛逛,大中午的,日头晒得头皮都是疼的,坐在马车斗里受那个罪呀,一言难尽!

嘿!就这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对城里的希冀!

既然孩子们不怕热,那就去呗,一车车的去,一车车的拉回来,去过回来的孩子们,有了倾诉的愿望,逮着小伙伴,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家里给爹娘、爷奶显摆着自己都看到了那些稀罕,还吃了个大肉包子,还捎回来家一个,让奶奶分给姐姐们吃了。

就这样,进城活动搞了十天,十四岁以下的孩子都到城里逛了一次,见识了百货大楼的繁华,吃了一次大肉包子,晒了一次日头浴。

韩述平是苦不堪言,每天六点钟出发,下午三四点钟回家,刚开始到城里去的兴奋和憧憬被一趟趟的日头晒得焉不拉几所代替,想换个人赶马车都找不到人。

全村能独立赶马车到城里还能游刃有余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韩述平,像工厂企业,饭店,百货大楼都比较熟悉。

另一个就是韩述苦同志,别说红焖市了,烤鸭市到处溜达也没有问题,这是眼界和心里素质问题。

小码头大队有几个人能天天往外跑,有几人到过城里的?

没出过门,自然就对出门有种恐惧,实际上是怕把自己丢了,不要认为这是个笑话。

以前,道路不好,也没有路牌,绝大多数农村人都一辈子生活在自己村子周围那一亩三分地上,很少有超过几十里的活动范围。

就是问个路也不容易,因为都没有出个门,还是睁眼瞎,他也不知道呀!

韩述苦不愿意顶替韩述平赶马车进城,大队找不到别人了,还不能停工,孩子们眼巴巴等着呢!

只能是韩述平上了,这十天韩述平是痛并痛苦着,没有快乐!

跟着照顾孩子们的清一色是娘们,自打第一个跟车的是刘兰英后,后面成了约定俗成,都成妇女跟车照顾娃娃了,特别是每一次跟车去城里的妇女肯定有自己的娃也在车斗里。

这几天见面讨论的都是城里看到了什么,百货大楼里有多么大,有多少东西,大肉包子真香,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你不能聊上两句城里怎么怎么,都不好意思出门!

孩子们讨论的话题都是在城里你看到了人特别多,我看到了有好多楼房,尽管这时代所谓的楼房大多数都两三层楼,这对孩子们也是充满了新奇的一方世界呀!

这次不算成功的城里游,很是突兀,也很是仓促,更是潦草,可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孩子们的精气神明显提升,谈吐有了点自信,小伙伴们交流话题多了,不再局限于你家吃馍馍没有,俺家好几天喝的汤里都有面疙瘩等等。

在这村里对城里所见所闻大碰撞大交流之际,大队开始发第一茬西瓜了,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 天生郭奉孝 三国第一逼王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三国之地表最强接班人曹冲 始更 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