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大案,皇上也杀了不少人,第一件是洪武八年发生的“空印案”,全国共有四千多人被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按当时规定,各布政司和州、府、县每年都必须到户部上报地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帐目,由县到州、府、户,层层上报,经户部审核,各地的报表必须层层相符,才能结帐。如有差异,则整册驳回,重新填报。各县、州、府到户部之间,一般都是上千里的路程,边远的上数万里,重造之册要加盖各衙门印信,来回要几个月,甚至近年的时间,往往错过汇帐、报帐日期。为了节省来回奔波的时间,各地作计划报表的官吏都随身携带上已加盖好印张的空白报表,万一表册被驳回,就可及时在京城更正,及时上报户部。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空白介绍信或空白有印章表册,这在当时各省、州、县都是这样干的。已成为惯例,户部也黙认这种情况。不知怎么这件事让皇上知道了,他认为这是户部和各地官员欺骗他,“有欺君之罪。”于是就把这些参加制表的官吏和有关人员尽行诛戮。这就是所谓的“空印案”。
第二件案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 当时的御史余敏和丁庭举向皇上告发北平布政司,按察使李彧,赵全德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钟银等人舞弊,侵盗官粮,皇上闻报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下令将所有相关人员全部逮捕入狱,接着又查出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尚书王志,工部尚书麦志德等人全部处斩,追回赃粮七百余石,凡是有牵连的官员都难逃一刀之苦。一天就多达万余人,连剥皮都来不及。皇上在宣布郭桓等人罪状时说:“其所盗仓粮以军卫言之,三年所积卖空。前者榜上若欲尽写,恐民心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若将其余仓分并十二布政司,通同盗卖见在粮仓,及浙西四府钞五十万张,卖米一百九十万石不上仓,通算诸色课程鱼盐等项及通同承云库官范朝宗偷盗金银,广惠库管张裕妄支钞六百万张,除盗库见在宝钞、金银不算外,其卖在仓税粮米算,所废者二千四百余万石粮。”此案规模极大,盗粮人之多,牵连人之广,前后全国共杀掉四万人,这次惩治贪官是洪武年间,最严厉的一次。皇上同时下诏:“朕诏有司除奸,顾复生奸,抚吾民,今后有如此者遇赦不宥。”
一天,皇上临朝总结前段时间所发生的“郭桓案”时说道:“‘郭桓案’告诉我们,二十年来,我们的治吏是何等的差!这个案件参加的官吏人数之多,贪污数量之大,达到惊人的地步。我们的治吏工作,现在是非抓不可了。在这里朕首先谈什么是治吏?治吏就是管理好官吏。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贤相叫管仲,他是一个治国之能臣,在他为相之时,大力推行改革,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很快走上大治,国力得到增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管仲写了一本书叫‘管子’,共有二十四卷,八十六篇,共分八类:天文、历数、地舆、经济、农业、牧民、形势、权修。他在‘牧民’一章里,首先提出国之‘四维理论’。维,系物的大绳,一件物品,不论大小,只要四条绳从四方固定好,就十分稳固。国之四维是什么呢?一礼、二义、三廉、四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我们的官吏之所以这么腐败,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礼,就是有文化,懂文明礼貌。义,就是我们的官吏要有正义感,敢于坚持真理,办事公正。廉,就是廉洁奉公,节俭从事,不贪污、不腐败,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耻,就是要有羞耻心,羞耻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作对的,不作错的。你们经常说:‘治国平天下。’什么是‘治国’?朕告诉你们,‘治国’就是‘治吏’,对于统治者来说,他的官吏都治不好,还奢谈什么‘治国’!‘治国’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今后要大力加强治吏。治国先治吏,治吏先从治懒治馋治贪治腐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