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一章 赵家堡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马、羊等牲畜。这里收拢的大部分是逃难来此的胡人,大部分是匈奴人。

主堡北边几里处,则是一个几十户的匈奴小部落,部落酋长刘德。早年其父在襄陵县对赵家有恩,赵国灭亡后,这些人逃到这里。当时赵家还没现在这么多人,赵雄考虑到报恩以及守望互助,就让他们在北面不远处安置,后来还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他。

刘德把多余的牲畜卖于赵家换取粮食布帛,也为赵家防住了北面。

东面越过沁水就是连绵群山,里面就几户山民而已,偶尔来赵家堡换取一些物资。

········

自从赵博安回到赵家堡后,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这么多年下来,赵家不断收拢流民,加之人口繁衍,现有族人四十多户,佃户一百多户,三十多户牧民,十户铁匠。

铁匠这么多是因为赵家没那么多土地可种,就连凤池堡以南新垦的六百亩地,现有佃户都不够分。加上附近从两汉开始就有铁矿开采,因此农闲时,赵家组织青壮挖矿,平时铁匠就炼铁和打造各种器物。

赵家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赵博安有很大关系。拥有那份记忆,他就很难适应坞堡中的生活,别看他是长孙,将来的宗族继承人。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只能说是吃饱穿暖,不用干农活而已。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做一些改变。

最先改进的就是直辕犁。农事占了人们很大一部分生活,赵博安刚开始关注的就是农事器械。谁让他无聊呢,使用过几次直辕犁后,就开始琢磨这东西,有曲辕的大概印象,还有一点力学知识,经过一些改进,新犁省力好用,姑且就叫他曲辕犁吧,反正农户很满意。

这件事让他在族中赢得不少好感,祖父更是把族中耕犁全部换为新犁。

后来他从襄陵搜集农书,以及一些增产的法子。从县里又得到秦国大力推行的轮种法、区种法,全部都在赵家推广。

这时的亩产实在可怜,只有一百多斤,虽然用尽了办法,但两三年下来,亩产才增加了二三十斤。赵博安有点泄气,他还没有意识到这对赵家有多重要,反到是祖父更加看重他,让父亲把他在农事上做的改变都记下来,作为赵家的绝密。

农事上有点泄气的赵博安,开始关注炼铁。赵家能炼生铁以及少量的百炼钢,产量足够自用,还能卖一些到附近。

赵博安利用他的一知半解,在匠人帮助下,加高了炼铁炉,利用牲畜推动鼓风机,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小改进。中间虽有挫折,但最终生铁产量大增,品质也更好。这也是祖父急着派三叔到县里开店的原因,要把这些铁销出去。

不过就算有记忆加持,人力有时穷,赵博安也不可能让赵家改天换地,最多也只是让赵家处境好一些。

对于长子把精力放在农工之事上,父亲赵昆很不满意。长子从小聪慧,幼童所习六甲,九九,急就,三苍等书,赵博安很早就已学会,并能很好的运用,甚至五经中春秋都能通读。但显然长子心思不在这上面,舞刀弄枪的时间都比研读经书的时间多。

这也不能全怪他,赵家本就不是经书传家,家里书籍有限,大部分还是最近十几年寻到的,五经都不全。春秋一类还能看下去,但周易、礼记就不感兴趣了,赵博安也志不在此。

赵昆一辈子都在研习周易,也没看他研究出什么来,有时候在他看来,父亲更像个神棍。好在赵雄支持孙子,乱世武力更能保护宗族,儿子早年去襄陵读书历练,养成了文士的做派,赵雄已经有点后悔,怕其不能担当族长重任,好在孙子不错。

有祖父的支持,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习武强身上。虽没有名师教导,但族中还是有几个老兵的,特别是部曲头领刘良,身手了得。而且赵博安更加自律,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诸天牧场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让你投奔山寨,你创建超级强国 请君以江山为聘 大明地师 谍战我的祖父是大佬 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