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93章 红袍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大宋在对外战争上,不可能取得优势,这是由于宋朝特殊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决定的。

哪怕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宋军的实力因为变法而得到提高,可在宋朝文人士大夫心中,战争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风险的增加,相比于每年赔点钱,大宋士大夫们更喜欢降低这种风险。

宋朝不同于其他历史封建王朝,不仅没有遏制土地的吞并,而且使其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一方面,宋朝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对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率。

另一方面,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会对于土地所有权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速度

因为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地主占有土地数量的增加,使地主获得的地租增加,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消费需求,也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客观上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宋朝不抑土地兼并,姬长卿也从中获利不少,自天圣元年开始,他就兼并了梓州府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姬长卿在这场土地兼并的竞争中,占据先进优势,又赢得许多破产农户的民心。

姬长卿的土地兼并,看似残忍,但相比于落后剥削农户,他的兼并更接近于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将风险转移到更有抗风险能力的自己身上。

农户以土地为原始股,加入姬长卿名下的农庄,随后他会出资建设水利,购置种子、农具、耕牛,农户只要投入人力管理,三方到年底分红。

姬长卿分三成,农庄分一至两成,其余归农户,因为应用大宋最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加之有技术指导,所以农户能提高生产,在缴纳税赋后,仍可以饱腹,甚至还可以通过养殖增加收入。

十年光景,梓州石桥庄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不仅多产粮食,有衣服穿,甚至还可以供家中的孩子读书。

希望蒙学,每年都会拿出十个名额,供庄户子弟读书,改变命运。

苏洵说:“这是大宋未来之希望!”

这也是前所未有、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自从苏景先拜入姬长卿门下后,每年春季,他都会带着妻儿在桃园居住一段时日。

苏洵如今也在发奋读书,准备考取功名,为子孙博一个光明的未来。

姬长卿真不想管朝廷的事,毕竟希望书院的一切,才是他真正谋划。

沉淀了十年,希望书院最初的学子,已经在仕途上崭露头角,甚至世人称“蜀中学在梓州”。

梓州知州更是为姬长卿请名,赐了牌匾、牌坊,以表彰希望书院的教化之功。

姬长卿为躲避朝廷征召,干脆携带孩子们,和苏洵钻入深山避世隐居。

苏洵很不懂姬长卿,世人皆以入仕,拜相封侯为荣,可姬长卿却单单避之不及。

若是朝廷黑暗,君王昏聩,避世隐居还好,可如今官家仁爱百姓,有进取建立功业之志,这正是作为之时,苏洵很不明白姬丹文到底在怕什么?

“丹文,深得官家信赖,为何躲避荒野,避世不出?”

姬长卿闻言,只是叹气:“红袍尽染苍生血,白衣麻桑洗吾心。非是我不愿报效朝廷,而是自我朝开国之初始,大宋便已注定了武力不彰,外贼逞凶,非人力可逆!

道家有言:顺势而为,逆势而行,只会让三代积累的局面恶化,一发不可收拾。

再者,官家圣明,朝中诸公也算得称职,我无功名,未立寸功,人微言轻,就算入朝,臣工未必能信服得到重用,我志不在此,惟愿躬身田园,教书育人,了此残生。”

“今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秦昊全文免费阅读正版 三国:从不让董卓进京开始 三国之雄汉重铸 【完结】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乾坤已定 盖世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