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长平论辩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和组织军队,排阵习武,筹措粮秣,制造兵器,储备后备兵员、外交伐谋及攻防策略等等一应巨细皆要了然于胸。对于秦国,先取野王扼断韩国本土与上党联系,再占上党,乃是精心预谋之结果,然而与赵国开战,乃是万中之一的变数,虽侥幸收复上党,但长平之战战之突然,怕是秦王也是心无成算,听闻增兵十万支援长平,而后武安君作为特使秘密照会赵王商谈和计,代便隐约觉得此中尚有心虚之数,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标新立异,彩!”主持人高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长平对赵国而言,是抵挡秦国的最后一道强大防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丢了长平,秦人便像回家一样出入邯郸,怕是少不得迁都他处避其锋芒。如此重要的决战,赵国还有后退的道路吗?”

“字字珠玑,彩!”

“以决胜对虚胜,代以为赵之胜算大矣。”

“苏代先生妙论实在令人称绝,然泽有一问,先生所说庙算说到何故戛然而止?一句心虚便欲盖拟彰,是否太过牵强。”朝天鼻,凸额头,塌鼻梁的一个矮个子高谈阔论道。

“此为反方三辩蔡泽,请继续。”主持人插播道。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岂是心虚作态乎?”蔡泽针锋相对道,“再言孙子之庙算说,庙堂决算的基础在于国家综合国力,疆域、法度、邦交、武备诸多条件秦赵对比,敢问苏代先生赵可胜乎?”

“兵战不及国战,老夫也是如此以为,秦军远征在辎重消耗上皆数倍与赵,一旦转变为持久战,那秦赵胜负之结果可显而见,论国力赵国确实不如秦国,但论消耗,怕是孝公攒下的基业也会挥之一尽。代以为秦在速战,赵在缓图。”

“彩,秦在速战,赵在缓图。”主持人鸣锣称赞道。

“哈哈,只怕苏代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蔡泽品了口茶,继续说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一者为耕,一者为战,动员全国耕战为荣。经惠文王武王及秦王稷三王经营,怕是所储之粮已远超六国之数,赵国则不然,三家分晋之前,赵简子时期,便进行了扩大亩制、减轻赋税以刺激农业生产的改革,赵国的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重视深耕、中锄、积肥、施肥等技术,凭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大同平原、太原盆地等地优势开展农业本是顺理成章。然武灵王胡服骑射发展骑兵,弃田生草,废耕为牧。赵国的粮食储备一年不如一年,加之连年征战,北吞中山,南欺韩魏,西战秦国,东出燕齐,可谓无所不战。以致国府匮乏,粮仓告罄,敢问先生何以缓图也?”

“彩,有理有据,鞭策入里!”

“即是论战,老夫奉陪。”苏代不为所动,波澜不惊道,“阁下可知咸阳运往长平之粮秣用时几日,消耗几许?邯郸运往长平之粮秣用时几日,消耗又几许乎?”

“还请先生明示!”

“咸阳至长平之路程为邯郸至长平三倍之多,消耗岂只是三倍与赵乎?二十万士卒消耗更是天文数字,长平之战将是旷日持久之消耗战,战,赵或胜或平或败,守,秦绝无胜之可能。秦国久战于长平无异于狂悖国道兴衰,博弈民生存亡,于秦于赵,于国于民,皆是逆天倒行。”

“彩!”

“苏代先生还是断章取义,管中窥豹。两强对决岂可仅凭久战无粮定成败,况且秦国尚有关中千里沃野,后得巴蜀之地,将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收入囊中,经都江堰改善已是实至名归的大粮仓,如何会如此消极表示秦粮不济呢?最终谁能坚持到最后还另当别论。”

“秦王年迈昏庸,攻伐无道!”

“赵王年幼无知,不知深浅!”

“赵国铁骑横扫中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虎将吴焜 崇祯是我老丈人! 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 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 挽唐 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 大宋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