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80章 送礼的学问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丁三等人最终还是答应书院的旁边用水泥修一间杂物间试试。

听到姬长卿准备教学生们培育高产的粮食,他们纷纷表示不收工钱也要干。

姬长卿自然不会让这些工匠免费出工,该给的工钱不会少,且不说他们家中靠他们养活,况且这个书院也不是一次就能完工的。

这间书院要干的事关重大,这位先生想培养的是能造福百姓的读书人,无论如何也给人家修好书院。

本着良心和姬长卿的这个人,工匠们每日天不见亮便起来做工,夜晚彻底看不见了才收工,而且凡是能出力的地方,就多出力帮忙,能细致点就细致点。

希望书院的招生计划,定在明年的夏季,只所以错开春季,主要是为了避免耽误春耕。

主体一期工程教室在有两个月就可以完成,剩下图书馆可能要到二期工程动工才能完成。

姬长卿、陈谨两个人,一大一小与丁三混熟了,三人互相尊重,虽然陈谨对于成本控制的很出色,可他不过十一岁的年纪,竟然已经开始像一个成年人那般开始做事了。

这也让丁三不得不赞叹,还是姬先生这种读书人,竟然被培养出像陈二郎如此厉害的学生。

丁三这些工匠是社会底层,虽然地位比商人高些,可生活上却没有商人过的好。

好在秋收刚过,新一轮的徭役还没有开始,等到十月中旬,梓州府会征辟新一轮徭役。

好在这一任的知府并不是什么滥征徭役的人,只是梓州府临近涪江,修建水利还是需要征辟徭役的。

在唐朝前期,唐朝政府结合北朝的赋税制度,推行了“租庸调制”,其中庸就是允许百姓“以钱代役”。由于“以钱代役”的价格很高,普通百姓还是无法免去徭役。唐朝后期,推行了两税法,将主要的赋税、徭役统一为两次征收,主要征收钱财为主。然而,这并不代表百姓可以免去徭役了,唐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会在两税法之外不断增加其他的徭役和税收项目,继续增加百姓负担。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两税法和各种徭役,这些徭役主要是职役和夫役等。夫役也称力役,主要承担官府主持的地方建设性劳役,如修筑城池、官廨、堤堰、驿路、运输物资等,种类繁多,强度也较大。官员常常从中敲诈勒索,百姓负担很重。

北宋建国后,逐渐取消了力役,这是中国徭役史上的重大改革。宋太祖赵匡胤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组建成禁军,而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残者被称为“厢兵”。厢兵由于长期驻守内地,没有战事,于是就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事务,于是过去的夫役就是由厢兵来承担,因而厢兵又被称为“役兵”。

由于地方的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地方也不断招募厢兵,这些厢兵的团号就直接和工程建设相关,如桥道军、开道军、开河军、宁准军、步驿军、水运军、船坊军、桥阁军、采斫军、防河军、船务军、装卸军、窑务军、屯田军、造船军匠军、船坊铁作军、水磨军等。几乎所有的劳役,均可以由厢兵来担任,这自然是让更多农民拜托了徭役的束缚,实现了“不违农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

但包括姬长卿、桃伯、陈汉平在内,他们每年都要缴纳一人一贯的代役钱。

为姬长卿修建书院的工匠有一百三十七人,具体可细分为木匠、砖石匠、泥瓦匠、烧陶匠、学徒五种。

为了赶进度,姬长卿准备为这些工匠学徒出资缴纳役钱,加上各种杂钱,一人大约要交三贯钱左右。

虽然姬长卿知道其中一定有贪污,但姬长卿不是大宋的官员,他既无权势又无依仗,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希望书院正在一天天建成,趁着现在规模还小,远远比不上梓州官学,姬长卿打算亲自登门拜访梓州权知府(即梓州知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 罗斯君王 替嫁之农门福妻 变强从喰种开始 穿越之后,我和纲手好上了 渣了良家男后他成了腹黑权臣 穿越之大唐我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