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80节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为大秦做贡献了!

不得不说,集体聚餐吹上一通牛逼,对于提高工作积极性还是挺有用的。

钱多的人自然不会纠结,第二天派人直奔东市,疯狂入个十套瓷器,之所以没买更多,当然是因为少府衙门又立了的限购规矩。

那些手里余钱不多的人就犯愁了,不说全家人手一套,好歹三两好友聚会时得有瓷器待客吧?官职低微,俸禄少得可怜,买不起豪华多件套,凑一套酒壶和酒杯总要的吧?所以能怎么办,只能瞧瞧朝廷有什么油水多的差事可以竞争上岗了!

苦一点,没关系,能加薪啊!

难一点,没关系,能加薪啊!

大王你看我,不怕苦,不怕累,全月不休,自愿加班,这事交给我准没错!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朝廷上下开始弥漫着一股子拼搏奋斗的气息,嬴政偶尔宣召个人闲聊联络感情,对方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大王你没有什么要紧事的话我要回去干活了”的急切。

嬴政:“…………”

总觉得他手底下这套班子变得怪怪的。

嬴政给扶苏写了封信,表示已经快到秋收时节,让扶苏算算日子赶早回来,别在外面瞎浪了。

扶苏又写信回了过来,说想看完秋收再走,要确定今年秋收顺利他才能安心离开。

嬴政虽不太乐意,但还是允了。

扶苏和嬴政商量完归期,把这事和张良他们说了。

马上到了秋收季节,各县派出去干活的民夫都陆续归来赶秋收,今年的收成明显会比以前少,不过扶苏办起来的作坊仍在运转,百姓有哪怕没粮了也有可以做短工换粮,今年的饥荒算是彻底熬了过去。

不管是留在本地的百姓还是被借调去外郡干活的民夫,如今都已经牢牢记住扶苏的名字。

这位大公子年纪不大,胸怀却宽广而仁善,得知他们受了灾,便亲自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坐镇,他们吃什么粮,大公子也吃什么粮;他们上前说话,大公子永远和和气气,从不嫌弃他们出身微贱。

据说上回大公子亲自到江中捕鱼,那些鱼儿竟争着入网!

这样的大公子,说不是仙童降世谁信呢?

得知扶苏要回咸阳了,百姓们十分不舍,却又不敢去拜见扶苏,只能叹着气等着给扶苏送别。

哪怕马上要走,扶苏也没闲着。

开始那几个月扶苏都在为百姓的吃喝绞尽脑汁,连土都给盯上了。后来百姓的温饱有了保障,扶苏又琢磨起文教之事来。

闹了场饥荒,不少小孩没了父母,这些小孩被他统一安排到县里,让人给他们授学。

除了这些孩子,邯郸郡的读书人们仍是学着三晋之学,习着赵国文字。两国虽比邻而居,字形字音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这个问题后来他父皇也考虑到了,所以有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之议。当年商君变法,已经对秦国境内的度量衡进行过整顿,将来只需要把这套标准推行开去即可。

既然都是要做的,那宜早不宜晚,扶苏便和邯郸郡守商量着征用赵国原来的学校,照搬云阳学宫的成功模式,先批量培训邯郸郡隶卒,再让他们回地方上办公或教学;郡中适龄孩童,若有天资不错的可以择优选入学宫读书识字;还有邯郸郡上下的市集都必须改用秦国文字、秦国度量衡。

赵国原来那些学问一般般的读书人倘若愿意用秦国文字授学,都聘请过来到学宫当夫子,工作能力格外好的可以举荐给朝廷。

至于那些死活不肯折腰的,先不用管,让他们继续搞学问,不过回头不免赋税徭役了,他们的赋税照收、徭役照安排,不为朝廷干活当然不会有优待。

对那些学问十分出色、名声非常响亮的赵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与你不止于此 嫡女被虐至死,重生后她反虐渣渣 24岁,决定向理想人生发起挑战 我真的不想努力啦[快穿] 闪婚倾情:席少的二货甜妻 別讀博,會脫單 天月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