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他在治理的郡縣,興修水渠, 引進外來優良作物, 又設置學習各種生產技術的學堂, 廣招百姓,免費教導,還設置互惠互利的機制,使一家有難,十家助之,僅耗費少許的銀錢上繳,在逢難之後,便可得到救濟。
諸如此類,為民造福之事,數不勝數。
很快,原本貧瘠的土地一片欣欣向榮,宋潮生的名聲也開始傳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許多原本等著看他笑話,或者為他嘆惋不值的人,一下子熄了聲音。
在這段任期內,宋潮生所做最有魄力的一件事,便是不顧周邊所有人的反對,用自己的私銀去資助商隊,一隊自西穿過大漠,一隊往東乘船出海,一年之後,他們帶回了來自於遠方大陸的珍貴作物,耐旱高產,宜採摘儲存,讓貧瘠的西北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宋潮生的聲譽之盛,遠在京城的天子亦有耳聞,先帝本就對這個親自點下的探花郎頗有好感,當初見他執意要去西北苦寒之地,欣賞的同時亦許諾到,只要他能在當地做出成績,將立刻委以重任。
於是,宋潮生很快被授予了一州主官的職位,而朝中,竟無人能反駁。
成為青州刺史後,宋潮生與邊軍的聯繫日漸緊密,時常號召百姓踴躍擁軍,幫助保衛家國。他雖是文臣,但心裡十分清楚,邊疆一日不平,百姓永無寧日。
先帝因對蕭問淵心懷忌憚,亦擔心西北擁兵自重,時常對其做諸多限制。
有時軍糧短缺,宋潮生會指派人將青州多餘的存糧送去。
但真正讓蕭問淵對宋潮生留下深刻印象,還是有一次突厥騎兵圍城,城池恰好是北面的一處偏遠邊陲,因交通不便,幾乎算是隔絕於世,當地有一關隘,唯有蕭問淵領兵孤守,此地是要塞,若是被長驅直入,後方危矣。
緊急之時,糧盡援絕,傳信到京,皇帝卻遲遲不應,危急關頭,宋潮生挺身而出,親自帶州府軍跋山涉水,穿過崎嶇山路,翻越險峻峽谷,從唯一沒有被圍困的東面,帶著援糧,兵器和援軍馳援沙場。
他出現的時候,城中已經受困三日以上,卻得不到朝廷任何援助,絕境之下,宋潮生幾乎像一束光一樣出現在疲憊不堪的將士們面前,帶來了嶄新的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放棄,一鼓作氣,擊潰了敵軍,化險為夷。
從那之後,蕭問淵就與宋潮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他心中留下的震撼到如今都記得十分清晰,一個文弱書生,是如何獨自頂下偌大的壓力,不惜背負惹怒皇帝的後果,毅然決然地馳援前線。
宋潮生到達疆場的時候,原本素淨潔白的衣袍早已染上髒污,但他的面龐依舊是那麼冷靜泰然,有條不紊的指揮著手下的人參與城池內的事務,仿佛經歷幾日辛苦奔波,如今依舊處境艱險的不是他一般。
蕭問淵向他表示感謝,宋潮生卻只是淡淡道,他不是為了他,也不是為了利益,只是為了不負本心,不負百姓。
宋潮生不參與黨派鬥爭,也無心於皇子奪嫡,所思所想均為大雍百姓安樂,不在乎功名利祿,亦不在乎自身疾苦。
他問宋潮生如何應對先帝,他卻只是道,既立命於世,就不屑做那不求無功,只求無過之人,天子若遷怒於他,他亦不悔今日。
說這話時,宋潮生面上是一貫的平靜淡然,好似真無懼亦無畏,亦不在意旁人的評價,無論是生前稱頌,還是身後名節。
那是蕭問淵第一次對一個人如此肅然起敬。
這許,就是這樣出淤泥而不染,清濯澄淨,置己身生死度外,憂天下之憂的品質,才能讓多疑多思的先帝,亦對他委以重任。
帝王的聲音醇厚而悠遠,幾乎將宋秋覓帶回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他緩緩結束最後一句話,但她卻還沒有回過神來,而是怔怔地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