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1章 善意揖顽军 自卫驱贼寇(一) (第2/9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要不我去迎迎我爸吧,一会儿天黑路滑,别再摔着,通讯员没说是啥事吗?怎么这会儿去开会了?”

“没说啊,就说有急事,这眼看就入冬了,天寒地冷的,可别是挨千刀的鬼子又要大扫荡吧?那咱老百姓就要受老罪了。”妈妈一脸担忧。

杨毅安慰道:“不大可能是鬼子扫荡,前两天我柳叔捎信说集安城里的鬼子还没补充满员呢,林颖姐说鬼子的大部队都调往山东那边打国军去了,河北这边鬼子眼目前还顾不上咱们这块地儿,有事儿我柳叔早送信来了。”

妈妈脸色缓和了:“只要不是鬼子来扫荡就好,要不你就去趟区里,拿个斗篷迎迎你舒文姐,她是有身子的人了,滑倒可是了不得。”

杨静忙说道:“那我和杏儿跟小毅一起去吧,骑着马去,回来时让爸和舒文姐骑着马回来,又稳当又暖和绝对安全。”妈妈笑着点了头。

杨毅三人来到区公所时,会议还没散,他们就在办公室等着,通讯员小崔跟杨毅是老熟人,把会议内容告诉了杨毅,让杨毅心里堵得够呛。

原来石友三的六十九军在鲁西呆不住了,鬼子的一个师团要围歼石友三部,石友三是属泥鳅的,没等跟鬼子交火就扔下鲁西的数十万百姓蹿了鸭子,冀南在“七七”事变前是石友三经营多年的老地盘,人文地貌都熟悉,西面有莽莽太行山做屏障,东有百里平原做粮仓,平汉大动脉贯穿南北,矿产丰富,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当六十九军面临强大日军的围剿时,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上将曾规劝石友三把部队拉到苏北跟他联手相助,石友三没答应于学中的邀请,而是带着麾下三个师两万多人向冀南开了过来,这时的冀南重要县城和平汉路沿线的重镇都在鬼子的控制之下,广大乡村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的根据地,石友三这个着名的倒戈将军就跟八路军冀南军区联系,表示愿意接受八路军的指挥,希望在冀南落脚,冀南军区本着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原则,答应了石的要求,指示冀南各军分区、县委、区委做好迎接友军的工作,要保证友军不受冻不挨饿。

集安县的任务是负责安置石友三的弟弟石友信的新编第六师,古月区被分派了一个团,区里开会的内容就是给这个团安置驻地征集粮秣,县委说这个团有2000多人,200多匹骡马,人吃马嚼一天就需要4000多斤粮食,一个月需要12万斤,这对古月区是个不小的负担,今年的公粮农民们已经足额上缴了,再次征粮就要从百姓嘴里掏食,虽然上级说多征集的粮食可以给老百姓打借条明年可以抵公粮,可是谁知道这帮国民党的军队明年是不是还在这里,只要他们不走,当地老百姓就得养活他们,明年的公粮就还得交,再者说了明年形势怎么样还难说,今年古月区被鬼子伪军祸害的不算太厉害,收成还算不错,可明年还会有这么好的事吗?要知道县城里就驻扎着一个旅团的鬼子和几千名伪军呢,说下来就下来了,到时候这帮国军能挡住鬼子的扫荡吗?看国军的一贯表现,悬!到时候这帮国军脚底下抹油,老百姓收成不保余粮又没了,就等着挨饿吧。

直到掌灯,区里的任务还是没有布置下去,各村的村干部都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即使点到名字的人也用种种借口推诿,一不愿接人,二不愿收粮,反正没人愿意接任务,三天后国军就开过来了,区委书记贾舒文的嘴起满了燎泡。

杨毅到会议室门口去了六七趟,看着舒文姐急成那样真心不落忍,最后再也按捺不住就推门走了进去,贾舒文看见杨毅来了,心里的焦躁立时舒缓了许多,她知道这个拐着弯亲戚的弟弟是个小神童,再难的事儿杨毅也能解决,忙招呼道:“小毅,快进来,你咋来了呢?”

杨毅走到贾舒文跟前说道:“外面下雪了,天黑路滑,咱妈不放心,让我来接你和咱爸回家吃饭呢,这都啥时候了,这么点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北冥有狐 [綜漫]我欺騙了整個世界 入海 心動難忍 我在垃圾桶撿反派(古武) 甜酒釀薄荷 她覬覦你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