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三十三章 意识觉醒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龚延贤见杨济时看着他笑,没好气道:“针灸本是你家学,胜过我有什么好得意的,等你辛辛苦苦,摸索出针法,确定了穴位,我还不是可以拿来就用。就怕你倒时只得感叹一句:可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我乐意,医者岂能弊帚自珍,从而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杨济时呵呵笑道。

“你们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不也是代代单传,弊帚自珍?我可没见何时刊印发行过。”龚延贤确说道。

“这是先祖遗命,我也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将我自己融会贯通后的针灸经验,刊行天下。”

杨济时先是沉默,继而说道,他在遗命与使命中,找了个平衡点。那便是将自己所学刊行于世,而不是直接公布家族秘方,这便不违背孝道。

各行各业,各家各族,弊帚自珍已然是常态,是社会各界所认可的做法,称之为家传秘籍。

这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朝代更替频繁之时,保存古籍古技,有莫大功劳。这做法可谓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国家掌握的孤本秘籍,奇技巧工多烟消云散,流落江湖,反倒是私人珍藏,家族技艺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放眼如今的大明,仅江南数地,传承数百年的家族比比皆是。

家传秘技,对技艺的保存作用不容忽视,但对技艺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传承下来的家族很多,传承中断的家族更多。

从春秋到明代,唯一没有中断的只有孔家,而孔家只传经书,不传技艺。

在官方和私传之中,还有一个重要传承方式,便是刊印发行成册,以书籍形式公布天下。而这在古代,也只能传承一时,也为知识和技艺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自宋以来至今,已隐隐有成为主流的态势。

宋版元版书籍,不过数百年,大多都已成了孤本善本,为私人珍藏。书籍的传承,同样会存在失传的可能,于保存技艺上看,也不见得会比家传更优。

只是刊行于世,最大的作用不是保存,而是传播,首先是让当世更多人受惠,其次才是流传后世。

“这就对了嘛,我整理父亲医学笔记,总结医家经验,也是为了刊印发行,供总医家参详。”龚延贤乐呵呵的说道,神奇也颇有得色。

此时的龚延贤还不是十多年后,那个让皇家背书,为世人尊崇,捧为当世第一的医林状元。

但较劲归较劲,该有的医德与担当,他都不缺乏。

杨济时笑了笑,又对金英说道:“梦石兄可知休沐日,我们众医家将汇聚一体堂谈医论道之事?”

金英点了点头,笑道:“汝元前些日已经托人递帖告知我了,一并说了今年太医院荐医之事。可是我们医林盛世啊,我可不会缺席。”

“我们忘了谁,也不敢忘老哥哥呀!”龚延贤插嘴道。

“对了,给你们介绍两位,都是我当年从军之时结交的患难兄弟。这位张寿峰,字长庚,弃戎从医,也是我医林新秀,他独子介宾是我关门弟子。”

金英先奠定基调,然后给众人引荐张寿峰,接着又介绍袁表:“这位袁表,字庆远,是嘉善袁参坡先生后人。”

众人闻言,肃然起敬,论医术,或许袁仁不及薛立斋、汪机、江瓘、吴球、谈允贤等同辈医家,但论医名,论地位,这些医家拍马难及。

无他,医林从来都附庸于士林官场,医坛依附文坛。医家没有独立地位,就连现今社会地位,还是靠范仲淹“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现身说法给提起来的。

当然,医家也不是没人站出来扛起医坛兴衰大旗的,那便是张仲景。他首次提出“进则救世,退则救民”的大医精神,更着书立说,开伤寒之滥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 罗斯君王 替嫁之农门福妻 变强从喰种开始 穿越之后,我和纲手好上了 渣了良家男后他成了腹黑权臣 穿越之大唐我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