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45章 故都的秋3 (第1/6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在文章开篇,郁达夫就明白地指出,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总体特点,换句话说,本篇文章的所有描写,都是围绕这三个词展开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感受与郁达夫的不尽相同?为什么在他看来,北国的秋味,既有清、静,又有悲凉?】

刘禹锡:“他有蛰居之苦,抑或家国之悲?”

很明显,阅读理解的渗透力是惊人的。

柳宗元觉得不太对: “知人论世虽是必要之章,但人各不同,尽作如此解读,似乎有些失之武断。

【听到这里,大家的小雷达或许就要指向破屋和破壁腰之类的字眼了。破有残破、破败的意思,不正好能体现悲凉吗?再说,悲秋已经是文学上的老传统了,“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郁达夫有这种感受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北方寒冷,秋景总是凛冽萧瑟的。】

曹丕和柳宗元等人一致点头:说得没错,悲秋之旨自有其渊源。

【可是,大家初中或许拓展过另一写秋的名篇吧!——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济南,同样是北方。】

众人:诶?又来一个哦!

大家心中也有考量,初中、高中应是后世的学习之所,楚棠每次提及相关课文,都会理所当然地说,大家学过。虽未明言,但不难猜出这书院范围覆盖之广,而能登上课文,或是被迁移提及的,无一不是名家名篇,老舍,必然也是那新文学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北宋。

苏轼不无兴味道: “鲁迅之文章冷峻深沉,郁达夫之文章有俚俗语却不掩雅人深致,这老舍的文章,不知又会是何种格调?

在大家或期待或好奇地目光中,水镜里放出了《济南的秋天》全文。

清朝。

从郁达夫的行文中受到启发的曹雪芹对新文学兴趣颇深,听到水镜提起另一篇,他早有先见之明的铺开一页新纸,准备相机抄录。画面一转,他就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曹雪芹微微凝眉,这句话很寻常,但细品下来却又大有意味。

唐代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诗之格调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等二十四品,老舍说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自

然给人以无限遐想。

再往后看,古城、清溪、山影、红袍绿裤的小妞儿……秋是活泼的,老舍的语言也是活泼的!

曹雪芹眼中闪出几分光彩,不再耽搁,立即奋笔疾书。他觉得老舍的行文似有一种韵味,竟比郁达夫的更为吸引他!

北宋。

苏轼敲着桌面细细玩味: “这一篇里集中写山与水,山之色彩极为丰富,又有‘晴暖的阳光&39; &39;诗一样的温柔’之句,水则极言它的绿,鲜明而蓬勃,哪里是秋景,直是刘梦得所谓‘我言秋日胜春朝&39;的盛况了!

唐朝。

刘禹锡也觉得恍然明朗起来: “这竟是北地的秋!济南,便是齐州?”他忽然被这篇文章勾出了几分游兴。

一旁的柳宗元对比了一下两篇文章,志趣的确是截然不同,他们写的都是北方,亦都是古城,老舍所见,可是和清、静、悲凉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嘛,柳宗元想了想,还是投了郁达夫一票,他觉得郁达夫写的更符合他的审美。

与此同时,辋川别业里的王维也将心中的天平倾向了郁达夫。

倒是之前关注到golden days的秦始皇又迅速发现了一个类似的符号: sweetheart。

始皇帝眉眼深凝,犹带困惑,为什么后世文人写文章,总要夹杂上这些符号?难道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捡回来的虐文男主都爱上我了[快穿] 救,谁家雌性能一拳干翻星舰? 邪神装成救世主 成为丧尸后她躺赢了 高危人格扮演守则 踹了渣夫后,王爷抱我大腿求下嫁 末世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