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七章 寻贤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话说苏轼自被召回京城近一个月,也就只在闲赋无职时与他已然高居副相的胞弟有过一次聚会。

当时他本欲寻一处有风景、美食和好酒的地方与兄弟畅饮一番,奈何自家兄弟已是今非昔比,政务繁忙不说,府邸前门庭若市,哪有他们兄弟二人喝酒论诗的机会。

久别重逢也只能是一起跟四五同僚“同乐”。

闲赋在家尚无好时机,他做了侍读学士就更不用说了,在外人看来这是个清贵但闲散的职位,就是陪官家读书嘛!

可事实上得亏是他苏大学士,换了旁人根本做不得这职位,官家读书的速度非比寻常,对地方人文、地理乃至史籍、诗词的兴趣,或者说是渴求,也只有他能满足。

除了这些还得帮官家收集边疆游牧民族的讯息,这得要交游广阔才行了。

苏轼一天到头那是忙得团团转,这两天为了弄到西域的时局状况,他简直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最后还加班搞了万字“中国守臣李圣天传”,现在他骑马都能睡着了,可从皇城出来还得去帮官家说服自家兄弟。

当然,这次他没忘讨价还价,他思考了很久还是觉得官家这时候要去皇陵绝不是什么修心读书,给先祖扫陵,也不大可能是埋葬旧我。

所谓先祖托梦他怎么都觉得是官家寻的托词,虽然官家的变化确实匪夷所思,但不能搞不清楚就托词是鬼神吧?

他追问官家到底去皇陵做什么。

赵煦对这个眼下唯一的心腹倒也并不隐瞒。

“不瞒苏学士,去皇陵就两个目的,一为真切的看一下这万里江山,二为找寻真正的贤能之辈。”

言外之意,去皇陵就是个借口,实际上可能是巡视疆域,外加招贤纳士。

这第一点好理解,在皇城内虽是天子,可还有太皇太后在,有宰执们在,官家并不自由。如果出了汴梁便如那鸟上青天,鱼入大海。

可找寻真正的贤能之辈,他可就理解不了了。吕大防和范纯仁这左右二相皆是三朝老臣,能力朝野上下有口皆碑。

枢密院事王岩叟更是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的三元榜首,担任诸多要职,无不政绩斐然。

他的弟弟苏辙,他不好夸什么可也不是平庸之辈。

何况除了四位宰执,朝中官员何止上千,怎么官家反倒要跑出汴梁城寻贤纳才?

赵煦则是语重心长的回答,“大宋已然病入膏肓,这些人或清廉或刚直或爱民,又或者满腹才华,固然都可称称职之官员,但遵循守旧之人无法将朝廷将社稷拖出泥潭,眼下这天下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孤勇之辈。”

苏轼当时吓了一跳,“官家莫非是要启用新党?”

他算不得旧党,可一样认为新政不合理处颇多,一旦施行反不如守旧稳当。

官家摇头道:“变革大事岂是儿戏?眼下不过是多寻贤能之辈,看能不能共同探索出有用的道路罢了。这些京官们在眼下这个固有体制内难有拓新求变的志气,只好去外面碰碰运气了。”

苏轼是同意官家所言大宋已经病入膏肓这种说法的,他深入过基层,知道百姓疾苦,同样也清楚大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效率低下不说,同时贪腐之风一日甚过一日。

这也是他极力反对青苗法的原因之一,朝廷本质上是为了防止民间高额高利贷,可到了下层官员那里这就成了谋利手段,其对百姓的盘剥程度比地主商人尤甚。

社会需要变革,只是不是王安石和神宗皇帝一力推行的新政。

通过与官家一番交心,苏轼已经愈发的看好年轻的官家了,所谓志向远大,有驱除四夷重振汉唐雄风之心。同时又清楚要实现这些需要国富民强,要国富民强就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御妖开局炼化扶桑木 噬天圣尊 异世魔兽 穿梭诸天从神庙逃亡开始具现化 贪财夫郎要追妻 重生华娱之2003 觅形探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