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万贯,也为海外各国的文明进程施加了中国影响力。
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在各外贸港口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蕃货市场,称“蕃市”,一般设在蕃商聚居的“蕃坊”(也称“蕃巷”)里。广州、泉州的城南都有这种蕃坊,杭州的蕃坊则在城东,蕃坊还办起了“蕃学”。蕃坊设有蕃长,由官府挑选有声望的蕃商担任,机构称为蕃长司。朝廷还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蕃商犯罪,徒罪以上者,由地方官决断;杖罪则由地方官府审查核实后,送交蕃长按海外国家惯例惩处,因为宋朝杖罪打臀部,海外国家则打脊背。
当时习惯把外商称为“蕃客”。据仁宗景佑年间的官员报告,广州每年都有蕃客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的限制。泉州城内蕃商杂处,民间早已见怪不怪了。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泉州有一个名叫佛莲的回民商人,死后仅留下的珍珠就达一百三十石。北宋元佑年间,广州有个蕃客改为汉姓刘氏,还娶了赵宋宗室女为妻。这些蕃客在泉州、广州等海港城市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以至泉州有“回半城”、“蒲半街”的民谚。泉州、广州和杭州都有专门安葬蕃客的墓地;广州的蕃人冢累累数千座,都南首西向,朝着故国,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其中,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同时也是通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的重要门户。杭州,作为江南最为富庶的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明州,作为东南沿海最繁华的港口,是通往日本、高丽等地的主要起点。在北宋时期,与我们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爪哇的婆罗门、柬埔寨的真腊、越南的占城、泰国的暹罗、阿拉伯的大食、朝鲜的高丽和日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们进行了频繁而密切的商品交换和文化互动。我们向他们出口了优质的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火药、指南针等产品。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的海外贸易,自从太祖时期以来,就日益兴盛。……在广州、泉州等城市,都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背后,是宋朝政府大力推行的开放政策。一方面,他们大力倡导和鼓励商人参与海上贸易,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管理海上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海关机构,对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规范和监管,并且征收了相应的关税。
宋朝政府为保障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首先,他们增加了海防军队的数量,并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巡逻和防御。此外,为了打击海盗和维护海上秩序,政府还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合作,共同维护海上贸易的安全。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广东海盗带来的威胁。宋朝的海上贸易繁荣,为经济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商业活动和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提升,手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为商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海上贸易也为宋朝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关税、商税等逐年增加,使得国家财政更加充裕。这为宋朝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使得政府有能力投资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据统计,宋朝对外贸易额已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一半,这充分证明了海上贸易在宋朝经济结构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海上的繁荣贸易推动了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诸如船舶制造、纺织和陶瓷等行业。这些产业的迅速成长,还促进了科技、文化的进步。
买船出海一趟不容易,所以当时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一般分两步走:去程是满载一船货物出海,贩卖到世界各国;回程是沿途购买世界各国的特产,再回大宋贩卖。满船去、满船回,一点资源也不浪费。这些舶来品被称为“蕃货”。
但是宋代的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