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杨六郎大破辽军 (第1/8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历史远比演绎精彩,也比演绎惊心动魄。

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失败后,宋太宗赵光义诏命退回代州的西路军重新出兵,将已经收复的云、应、朔、寰四州百姓内迁。此时,辽军已经攻克寰州,直逼朔州,切断云、应二州的退路。

陈家谷一战,杨业“杨无敌”被俘,为国捐躯,长子杨延玉战死。时年二十九岁的六郎杨延昭为先锋,在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侥幸捡了一条命。

评书演义中所说的“七子去,六子回”,实则是“两子去,一子回”,回来的是六子杨延昭。

太宗闻知大怒,将监军王侁、军器库使刘文裕和统帅潘美,贬的贬罚的罚。杨业有七子,同时得到封赏。

六郎杨延昭因功封为崇仪副使,外任景州知州。杨业次子杨延浦、三子杨延训并为供奉官,其他三子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并为殿直。

戏曲和评书演义中所说的“七郎八虎”,又给杨业加了一个义子,八郎杨延顺。当年,杨继业、王怀、杜天之、王子明四人,并称北汉“四大令公”。王子明临终前,将唯一的儿子王英托付给了杨继业,改名杨延顺,这就是后来的杨八郎。不过,这纯属艺人们的杜撰。

明清时期,戏曲和说书的艺人们为了博人眼球,混口饭吃。七拼八凑,到处划拉,层层加码,不厌其精,人捧人抬,极尽所能,将一部《杨家将》演绎得悲壮激烈,惊天地泣鬼神,神乎其神。

善恶分明识美丑,粉墨传神辨忠女干。市井百姓纵然吃不饱穿不暖,也一样可以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纵不能杀敌报国,也可以在那乌云密布的苍穹下,吼上一嗓子,“俺六郎杨延昭在此!”

重回战场

或许是太宗觉得杨业死得冤,他不想亏欠老杨家太多,此后数年,六郎杨延昭一直是以地方治安联防大队长的身份,效命朝廷。

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官居七品,负责巡检州邑、捕诘盗贼及查禁私贩茶盐之事。

后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也就是说,有十多年的时间,六郎杨延昭一直远离战事,游走于战场之外。

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并州(今山西太原)人,生于公元958年,在家中兄弟当中排行老六,人称杨六郎(喷他是老大的,自己看看黄历,查查历史)。他出生两年后,赵匡胤建立了大宋。

杨延昭小时候是那种性格偏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喜欢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是个孩子王。杨业曾说过:“这个孩子像我。”因此,每次出征时,一定让六郎跟随军中。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出兵灭掉北汉。杨延昭跟随杨业归顺大宋,为了避讳,更名杨延昭,加封供奉官。

真宗赵恒继位后,加封为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遂城(今河北徐水县遂城镇)一带的军事防务。

兄弟都是浮云

遂城是个边城小镇,常住人口三千,驻兵三千。

咸平二年(999)七月,真宗根据朱台符打探的情报,传下诏令,边关守军要抓紧布防,以备辽军来袭。

遂城有两位杨将军,一位是都巡检使,六郎杨延昭;另一位是洛苑使,老将杨嗣。《宋史》载:“嗣与延昭久居北边,俱以善战闻,时谓之‘二杨"”。

如果说守遂城的就这两位“杨将军”,听过评书看过戏曲的人有话要说了。谁不知道杨六郎有两个跟班的小弟,孟良和焦赞,我们家过年的门神贴的就是他俩。

俗话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和焦赞是杨家将中以勇猛着称的两员大将,常常一起出场,与杨六郎是拜把子的兄弟,同生死共命运。

在说书唱戏的口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紫塞秋风杨霆风 天策烽烟 雪山猎情 帝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