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1章 辣椒是本土原产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辣椒外来说的谣言,来自于明末高濂的《遵生八笺》,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番椒,从生,花白,果俨似秃笔头。微辣,色红,甚可观。

这段话的意思,只是说有一种海外进口的番椒,味道比本土辣椒还辣,因为红色极为鲜艳,所以被当做盆栽植物观赏。

清国时期,在十全老贼的英明领导下,川贵的土苗人民穷得连地瓜和盐巴都吃不起,饥不择食就把红辣椒拿来吃。

(出自《贵州通志·物产》:“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

可能有人就要抬杠了,那《本草纲目》没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这个怎么解释?

还是那句话,看历史请抱着辩证的态度去看,“课本”里的知识不一定是对的。

唐朝《千金方》、宋朝《普记方》,都有秦椒、川椒的记载。

还有后来的《花镜》称为辣茄,《药性考》中称为竦虎,《遵义府制》 称为海椒,《本草纲目》也叫辣茄。

请注意,前面提到的《遵生八笺》,成书于1591年。

而《本草纲目》在1578年完稿,也就是说,李时珍关于辣椒的记载,要比高濂早13年。

最后再列举一条证据。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辣椒。其后,1993年在神农架也有发现野山椒。

铁证如山在此,请不要再相信“清末民初”那帮满嘴跑火车的专家,辣椒外来说的鬼话就是从他们的臭嘴里蹦出来的。

这是一群对中华文化没有任何自信的疑古派(洋奴派),甚至一度主张废除汉字,才导致近代“崇洋媚外”之风泛滥成灾。

.............

就在李弘贞吃得正爽的时候,眼角余光出现一道翩翩倩影。

最先映入视线的是一双翘头绣花鞋,还有被迪奥抄袭的马面裙。

目光再往上移,那女子上身穿着明制的交襟汉服。

直到目光停留在女子脸上,脑海浮现过往的记忆。

那年那月那天,姐姐身披大红嫁衣,进花轿前对他说:“三郎,大哥已经没了,姐姐我也要出嫁了,以后这个家就只有你和爹,你要好好读书,好好孝顺爹,要听爹的话,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回过神来,李弘贞讷讷唤了一声:“姐回来啦,过来坐。”

李心月二十出头,虽谈不上倾城倾国,但汉服穿在她身上,气质能艳压大部分女明星。

不得不说,老祖宗的审美放到四百年后也不会过时。

与她同来的还有一个贴身丫鬟,怀里抱着一只大雁,身材微胖,长得有点像美颜过的贾玲。

她还有一个贵气的名字,杨玉柔。

李心月抖了抖裙摆优雅坐下,也不立马说话,而是像个老母亲,满目慈爱的看着李弘贞吃饭。

当她留意到弟弟脸上还残留淡淡的淤青,俏脸骤然煞白:

“三郎的脸怎么回事?”

“难道你又跟人打架了?”

“呲溜...”

李弘贞吸了一撮面条,边嚼边解释:“没有惹是生非,是当初比武招亲留下的伤。”

说起此事,李心月就来了兴致,猛拍李弘贞肩膀:“好哇老三,你终于想开了。不错不错!良玉那姑娘不仅相貌出众,还知书达理。你能娶到她,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正好哇!有这么一个文武兼备的弟媳,也可以替我管着你。”

“对吧,三郎!”

李弘贞微微翻着白眼:“你怎么不关心我被打了,还是亲姐吗?”

李心月略显尴尬:“还伤到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国船舰 三国开局斩关羽 汉末辽王 我家房间通三国,开局和小乔同居 师天下 大唐御史:女帝饶命 草根的逆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