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64章 赵佶再出宫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露天埋锅造饭。将领们还是没弄明白,又跑来问问问。我告诉他们,不搭行军帐,就是因为,梁太尉有令,吃饱了连夜赶路。于是,大家饱餐一顿,收拾锅碗,开始夜行军。路线是由南转北,至于去哪里,等见了梁太尉,再请定夺。大家才知道,梁太尉是要参与督军的。梁太尉可没我铁牛好说话,一个弄不好,惹毛了,随便给你个罪名,杀你一个两个不皱眉头。于是,没有谁敢抱怨白走了半天冤枉路,乖乖地跟着我由南转北,连夜赶路。

所以说,官大一品压死人,这话一点不假。不是官大了体重,是官帽子重。要不,豹子头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力能扛鼎,却被一个踢球的高俅逼得雪夜上梁山。就是因为高俅的殿帅官帽比林冲的教头头盔重,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于是,大军毫无怨言地朝着雄州、霸州方向走。忽听前面斥候报道:“禀报副殿帅,殿帅有令,请副殿帅在前面树林中会面,有重要事情商议!”

梁一刀回道:“收到殿帅军令,再探!”

斥候上马驰去。梁一刀问道:“李帅,如何安排?”

我道:“传令全军在前面树林外面休息,你带卫队跟我去见殿帅。”

于是,梁一刀派出几名传令兵分头传令,然后集合卫队,随我进入树林。先派出几名侍卫探路,只听梁太尉侍卫队长胡一鸣喊道:“外面何人窥探?”

梁一刀回道:“胡队,是副殿帅来了!”

胡一鸣喊道:“殿帅有令,只容梁一刀陪同副殿帅进来,其他侍卫皆在外面警戒!”

梁一刀回道:“谨遵殿帅号令!”

于是,吩咐侍卫们小心警戒,我和梁一刀跟了胡一鸣进去。大内侍卫禁军层层阻拦,搜了长刀短斧。我知道,皇上赵佶也来了。进去之后,趴下就喊:“吾皇万岁......”

只听梁太尉喊道:“李帅!皇上不在这里,你乱喊什么?”

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只有梁太尉和尉迟副统领,哪里有皇上赵佶的影子?惹得胡一鸣哈哈大笑起来。我回身一脚,骂道:“狗娘样的!不早说说?弄了这么个大乌龙。”

梁太尉笑道:“也是我没有提前安排!皇上在旁边营帐休息。叫皇上听到,还不砍了我梁某的脑袋!好了,李帅说说,接下来怎么安排?”

我笑道:“殿帅,您和皇上都穿了将领披挂如何?”

梁太尉笑道:“有合身将领盔甲吗?”

我笑道:“殿帅,早有准备。”

梁太尉笑道:“李帅真是个细心之人!”

我笑道:“谢殿帅夸奖,那便叫人去拿吧。”于是回头吩咐梁一刀出去,将早已准备好的两套禁军将领盔甲送来。梁一刀出去片刻,便与另一名侍卫各捧一套中号将领盔甲进来。中号将领盔甲啥意思?就是一米七左右的盔甲。皇上赵佶是身高如何?一米七左右。

记得有专家推测,说赵佶身高一米六四,铁牛窃以为这是无稽之谈,见到不靠谱的“专家”两个字,铁牛就想骂人。说“农村田地里的秸秆不能烧”的“专家”、说“南京大屠杀不真实”的“专家”、说“农民可以通过出租房子养活自己”的“专家”、还有说“农民可以住在城里然后开着车回到乡下去种田”的“专家”等等,都是狗屁专家。

说“赵佶身高一米六四”的专家呢?铁牛也认为是在放屁!赵佶凭什么登基的?颜值啊。以何为证?有史为证!《宋史?宋徽宗本纪一》开篇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记载:“……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惇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啥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明朝好丈夫 穿越古代怕挨揍,搞个迫击炮防身 明朝迷雾之前期风云 狂女重生:纨绔七皇妃 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 凤逆天下北月篇 秦时韩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