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75章 读信行军帐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至于皇上,自求多福吧。”

我连忙再次向梁太尉抱拳行礼,道:“谨遵殿帅号令!”

梁太尉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你先去休息吧。有什么情况我再派人叫你商议。”

我转身离开了太尉,心里寻思:这些信到底触动了梁太尉的哪根神经?

回到自己的军帐,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我自己本来是个粗人,粗人就是不爱动脑筋。

人家都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但我还是不想一虑。人生就是这样,糊涂些也许更轻松。

那么,就说说辽国人的姓名。你刚才听到我读的这几封信,觉得辽国人的姓名读起来很拗口。其实这就是他们的姓命文化特点。辽国有两大姓氏:耶律、萧。一个是皇族,一个是贵族。除此之外,还有述律氏、外剌氏、内剌氏、阿鲁瓦氏、阿速吉氏、斡鲁朵氏、斡刺乙则得氏、萧都里兹氏、阻卜氏、孤稳氏、术甲氏、卓鲁氏、回鹘里氏、回鹘拨里氏、涅里括氏、乌古论氏、馆陶氏、抹颜氏、谋良虎氏、耶鲁氏等。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很多辽朝人物也兼有契丹名和汉名,例如辽朝的开国皇帝,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契丹名是阿保机,汉名为耶律亿。但这种理解并不准确。辽代契丹人名也远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一个辽代契丹贵族可能同时兼有契丹名、契丹小名、契丹字、汉语名、汉语表字、汉语小名等不同形式的名字。

就拿开国皇帝辽太祖来说,《辽史》是这么介绍的: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在这里,“阿保机”被表述为“字”,还有一个所谓的“小字”——“啜里只”。显然,这里的“字”并非汉语语境下的表字,而是契丹字,而所谓“小字”,则是辽太祖的契丹小名。

这种名字模式在《辽史》中相当常见。比如其他几个辽朝皇帝:“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等。再比如大臣,则有“(萧)孝先,字延宁,小字海里”、“(萧)孝友,字挞不衍,小字陈留”、“耶律资忠,字沃衍,小字札剌”等等。

《辽史》中还收录了很多没有汉名的人物。如“ 耶律合住,字粘衮”,这里“合住”就是其契丹小名,“粘衮”就是其契丹字。但根据出土墓志铭可知,这个耶律合住也是有汉名的,叫“耶律琮”,其汉语表字为“伯玉”。换言之,此人的名字有五种形式,分别是:

汉语名:琮

汉语表字:伯玉

契丹小名:合住

契丹字: 粘衮

契丹全名: 粘衮·合住

汉语语境下的“名”和“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北方民族的语境中,同时拥有“名”和“字”则相当罕见。那么,这个契丹小名和契丹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会不会是受汉文化影响,在“名”之外另取一个“字”呢?根据契丹文(契丹小字)墓志,契丹小名应直译为“儿名”,就是乳名。契丹字应直译为“第二名”。前者是小时候取的名字,后者是成人后的新名字。契丹人成年后的“第二名”源自自己长子的小名。契丹全名为“某某的父亲某某”,后来省略了“父亲”,变成“某某的”,也就是所谓的契丹字。比如耶律吼的契丹全名“曷鲁本·吼”的意思就是“曷鲁本的(父亲)吼”。也就是说,契丹人同时拥有契丹小名和契丹字(第二名),并非是学习汉族的,而是源自契丹民族“父连子名”的古老习俗。契丹小名自不必说,是契丹人生来就有的名字;而所谓的契丹字,就是长子小名的属格形式。

当然,到了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辽朝)时期,“父连子名”的习俗已经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之楚王之治 诸天大明联盟 大楚第一差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 三国:开局俘获貂蝉芳心! 快穿:什么?我的宿主是狂人?! 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