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二十六章 琐事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甲还要风光几百年,制甲专家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高明匠师做的甲不但更精良,而且更轻便,更省料,制作效率也更高。

在以人马装甲水平衡量战力的古代,制甲专家乃是战略人才。

原先以为制甲大师不好找,谁知道制甲太贵,南宋军匠营的制甲师傅都成了快速班,有手艺做活讲究的反而不受待见,被蔡鹏弄过来一个。

当时见了之后,王进和老人家聊了很多实际情况,大师才根据情况选择制甲。

甲的样式太多全甲,半甲,布甲铁甲各种都有,邢承恩希望统一标准,这样好批量化生产。

临安南北作坊制作甲胄、刀枪、石炮、云梯、拍竿等,以甲胄为重。

大宋官造弓弩,主要由弓弩院承造,制作步骑弓、神臂弓、各种床弩、各种箭只。

唤作郭旗的制甲匠和王进讨论半天最后敲定了一种罩甲。

是一种铁、皮、棉层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甲。

内衬以铁片,分而布局,并不浑然一体,铁片外置皮革,外罩棉芯厚布。

这样的甲就是罩甲,但是比一般罩甲多了一层皮革。

中外历史上最好的盔甲根本不是什么西方板甲(太笨重),也不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明光铠,而是鲜为人知的“罩甲”。

罩甲虽然是明朝发明,但却是被满清八旗发扬光大。

八旗军的棉甲,就属于罩甲。

罩甲(棉甲)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很好的防护。

而新甲在内衬和棉罩甲之间还多了一层皮甲,防护力要比棉甲更加出色。

虽然用的铁少了,但因为是三层复合甲,很科学的消减了锐器的攻击,不比现在用铁多的文山甲差。

文山甲打造铁片最耗时耗力,一两千片小铁片都需要打成山字形,不知要耗费多少功夫。

新甲不但用铁少了十多斤,而且铁片打成方片即可,这就省了大半功夫。

澎湖列岛现在炼钢技术成熟,直接倒模具里成型,铁匠都不用敲打费力了。

就是再加上做皮甲和棉甲的功夫,也还是比造文山甲快不少。

如果有裁缝和皮匠配合,足足能比文山甲快一倍以上。

内衬缝好,直接往里插入钢片,外面附上皮革,在外一层棉芯厚布罩甲,既方便也实用还好更换。

若是外甲破损的厉害直接取出钢片,领取新外甲,将旧甲的钢片重新插入新甲,这就是一副新罩甲。

这样的罩甲重复使用率也高,就是费些棉芯厚布和皮子,钢板可以重复使用。

文山甲损坏了维修麻烦,重炼也麻烦,这种新罩甲还真是好东西。

这郭旗是个人才,这种甲正适合自己大批量生产,而且损坏后还好更换,比那种一锤一锤敲得甲合适多了。

内衬、钢片、外罩,这样把甲分三部分制作,钢片直接浇筑就好了,最多加个打磨。

内衬就是裁缝的事,制皮匠搞定皮罩甲,最外围的棉罩甲还是裁缝的事。

这样算来,自己最需要的是裁缝和皮匠,原来以为制甲最需要的铁匠反而没什么事儿了。

浇筑钢片的活有模具,学徒就能搞定,这可和自己开始想的不一样。

不过这是好事,裁缝女子就能上手,皮匠也好找,铁匠是真真难得的。

按照郭旗的这种罩甲实现量产,自己可以给手下士兵全面配甲,这作战可就厉害了。

敲定新罩甲的工艺,邢国举就开始安排人生产,按现在的人手,一月出百副甲当不是问题。

钢片只要有原材料,几天就可浇筑出来一月的量,制约罩甲生产的反而是裁缝和皮匠。

看看流民之中有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人在修仙,开局我成了申公豹 不分手就会死 飞升失败后 从歌行开始做买卖 万古帝君 最强减命系统之生命主宰 实习神的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