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這會不會就是口耳相傳下來的真相?東方人齊心協力依賴大基建,水來土掩,築壩挖河疏通,總之不會消極地只選少數生命躲在船上等天災結束。西方文化中的排他利己也許就是少數倖存者的態度,東方文化更包容是因為倖存者攜手共進,最終是依賴集體力量戰勝的天災。
現在世界的東方,z國是倖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維持著強盛的國家力量和掌控力,能動員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不可想像的複雜工程。在四葉草的天選者死的差不多之後,z國成為了被選中者最多最強大的地方。
z國的確有勇氣,有實力正面應對即將到來的地震和洪水複合天災考驗。而其他地方的倖存者,估計是在找船搶船,你死我活爭最後一點物資飄在海上,隨波逐流賭運氣。
如今這一輪人類文明似乎又回到了上一輪的天災末期。
上一輪文明最後只余星星之火,千百年間各自困於一地,隔絕封閉,失落之後再重生。
這一次,至少東方可以不懼天災,存活幾億人口,完整傳承科技,不再經歷文明失落的黑暗時期。
第265章 文明新階段
這一次飛機帶著傷患,並沒有回到東部的基地,而是在西部高原的某一處基地降落,把祁晴等人轉移進去,休養時間也比預期短,畢竟特戰隊人手就那麼多,全球幾十個還存在的能源塔都要逐一去探查,清理威脅。他們在傷好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必須立刻奔赴戰場。
這個基地也不是民用基地,海拔非常高,如果不是本地人,很難適應這樣的高原氣候。
莫尋對祁晴說:「這裡在造方舟。」
「方舟?我們應對大洪水也用方舟麼?」祁晴好奇,她以為國家會按照傳統,找到堅固的非地震帶的地方轉移人口,當地震和洪水威脅來臨,大家齊心合力抗災。
「目前我國倖存者將近十億,不過預測的地震和洪水同時發作,未必是如今的地震帶那麼單純了。所以每個基地都要按照人口配備逃生方舟。一旦發生無法抵禦的災難,果斷放棄基地轉移到方舟上。方舟也是兩種大類,一種在洪水裡可以保全大家,還有一種是去月宮的飛船。月宮已經整理出了大量可用空間,以上面特殊的能源體系維持,足夠安置兩億以上的人口,可惜以現在的運力,幾百天,根本轉移不了那麼多人上去。」
祁晴感慨:「如果我們能修天梯,或者將那顆衛星降下來就好了。」
「這個點子不錯!」莫尋也知道科學家門肯定想過類似的方案,不過如今行星和那顆巨大的人造衛星之間剛剛恢復引力平衡,如果再動那個球,讓其靠近地表,恐怕引發的洪水比天災也差不多了。那顆衛星離的太遠,修建太空電梯就算理論上可行技術上能達到,也不是幾百天就可以造出來的。
現在,國內的專家們經過研究已經形成了更有效的全套綜合解決辦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比如他們所在的這座基地之中,不只有軍隊,還有無數工人。軍人除了日常訓練之外,也積極參加生產工作。
每個人都知道造方舟的意義,都知道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災難,他們卻並不畏懼那些。
這裡的流水線上永遠都是有人的,各種崗位至少是三班倒,人停設備不停,日以繼夜。設備不夠造設備,廠房不夠造廠房,被選中者的異能在非戰鬥應用上也被發揮到了極致。
挖礦、控水、控火、控制金屬,速度快力量大也有用武之地……每一種異能仿佛都是為了生產而生。
原來在擁有了穩定安全的環境,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被選中者可以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忽略掉了基地外圍那堅固的防護設施,基地內就像是天災之前的大工廠,而且是現代化自動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