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但用木炭做燃料的爐溫不夠,金屬無法融化成液體,呈半凝固狀態,要靠人力用鋼棒攪拌才能使冶煉繼續進行,通過攪拌,使全爐的溶液都能接觸空氣,從而使脫碳更加徹底,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
第四十九章 低碳鋼
普德林法是現代煉鋼法出現之前的主要生產方法,曾達到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但由於對控制脫碳的技術要求很高,以及半凝固態冶煉環境下勞動條件非常惡劣攪拌工人不僅要被高溫烘烤,影響健康,而且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在更先進的貝塞麥法誕生後,普德林法即被迅速淘汰。不過在17世紀的臨高,這種18世紀的落後生產技術已經是相當先進了,至於攪拌工人的人權問題,林偉業選擇了忽視,目前還顧不上這些。
雖然是現代鋼廠的工程師出身,但是以古代方法煉鋼還是第一次,普德林法和中國古代炒鋼法原理差不多,關鍵在於對脫碳火候的控制,脫碳不夠仍然還是生鐵,含碳量太低就成了純鐵,只有處於兩者之間才是鋼。
在廣州來的工匠輔助下,煉出了第一爐鐵水,林偉業很緊張,夏天南也很緊張。古代煉鋼法判斷煉出的是鋼還是鐵,只有出爐了才知道。
鐵水冷卻後,一名有經驗的工匠憑肉眼判斷出不是鋼。林偉業不死心,用鐵釺去敲打,果然是質地很軟的純鐵火候沒掌握好,脫碳過頭了!
夏天南不懂煉鋼,只能安慰林偉業:&ldo;沒事沒事,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這次買的生鐵足夠,煉壞一爐重新再來就是。&rdo;
話雖如此,心裡卻在滴血,花費了巨資不說,關鍵是生鐵很難買到,純消耗品,開發瓊州本地鐵礦必須提上日程了。
林偉業考慮了一下工藝流程,圍著平爐轉了一圈又一圈。夏天南不敢打擾他,工匠們不知道他在幹嘛,也沒出聲。
良久,見林偉業還沒停下,有個工匠大著膽子說:&ldo;東家,這煉製熟鐵是個精細活,我們在廣州時,都是用小爐,一次最多煉兩三百斤生鐵。一般是十到八斤生鐵,才能煉製出一斤熟鐵。現在用這麼大爐子,一次幾百上千斤生鐵放進去,不好控制火候,還是用小爐,慢工出細活的好。&rdo;
眾人皆以為然,煉製熟鐵一向如此,規模越小越容易把握火候。雖然中國漢代就出現了炒鋼法,但是民間大規模煉鋼是官府不允許的,官辦的作坊又未必把炒鋼的工藝傳承下來,久而久之,大規模炒鋼的工藝就很少有人掌握,小作坊小批量煉製熟鐵成了主流,費時費力而且效率不高。
林偉業猛地停下,反駁道:&ldo;幾百斤生鐵一次煉幾十斤熟鐵,太慢,一年又能煉出多少熟鐵?&rdo;
他抬起頭看著平爐,想起了相關書籍上記錄的古代炒鋼法的關鍵工藝把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方法,令矽、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眼下沒有精礦粉,只有鼓風了,用空氣中的氧氣使矽、錳、碳氧化,避免之前單一攪拌法的缺陷。單一攪拌法沒有經驗的話,攪拌時間過長,就會出現脫碳過頭的現象。通過鼓風,配合攪拌,減少時間,應該能夠成功。
來不及製作水力鼓風機,就用傳統的人力鼓風。重新投放一爐生鐵後,十幾個力氣大的學徒輪流用傳統煉鐵的鼓風機向爐內鼓風,爐頂的工人同時開始攪拌。第二爐鐵水出爐後,已經是日頭偏西了。這次如果再不成功,只能明天再試了。
鐵水冷卻後,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於此。眼尖的工匠看到灰色的成品,叫喊道:&ldo;成了,是熟鐵,不是軟鐵!&rdo;
林偉業用鐵釺去試,發出了清脆的金屬聲,質地堅硬,有一定韌性,與硬而脆的生鐵和質地軟的熟鐵都不同,按照金相學解釋,既不是生鐵,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