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八十五章 觅踪寻迹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胡藀一路走来,或抄小路或漫趟漫地里走,反正是那条路近就走那条道。尽管这样,他穿的这双软底布鞋还是被磨坏了,真可谓:前面露着蒜瓣子,后面挂着砸蒜锤。胡藀看着露出的脚趾头,自嘲道:“你家弟兄几个终见天日,彼此能够聚在一起开会了。”说完,他自顾自摇了摇头,一脸地无奈。

胡藀一路奔波,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他有点灰心,几次想打退堂鼓,可为了乌纱帽为了谋口饭吃,不得不重拾斗志复燃希望。

这次,他听说朱元璋出生在野庄村西之小寺,便抱着极大地好奇心想去看看,看看那里曾经发生的曾经。

胡藀沿着官道向东南方向走了二十里,果然看见了一个村子,胡藀一打听这个村子就是倪家庄,俗称野庄。首先映入胡藀视野的是一个高两米左右的墓碑,碑文上刻的字是:大唐尚书右丞相倪若水之墓。此墓位于野庄村东官道一侧,倪若水与他的祖先合葬于此。胡藀来到倪公墓前,对这位忠君爱民的良吏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胡藀凝视着倪若水墓志铭,默默地念着——

公讳泉,字若水,中山藁城人,进士及第。其先出自郳国,为鲁附庸,厥后因而命氏。六国时有倪良者,能x诸侯之兵,盖赵人也。曾祖护,祖范,考基,执德不回,并为君x,立诚可久,是为贤人,其道不出于户庭,厥声俾休于代嗣。公生而含灵,幼有成德,年有七岁,口诵万言。曾未弱冠,声已芬于河朔矣……授秘书正字,复以举迁右骁卫兵曹参军,俄转洛州福昌县丞。又应封岳举,授雍州县丞,调补长安县丞,公之应务也,以忠公为主;不以矫激居心,公之检身也。俄授右御史,充剑南安察,加朝散大夫,转左台侍御史,寻迁吏部员外郎。明光覆被,更参列宿之荣。以公事出为宋州长史,稍迁慈(磁)州刺史。征拜中书舍人。无何,拜尚书右丞。机在握而恒摇,纲乘网而不紊,阳秋克备,泾渭以分。未几,申命察使,帝难其举,乃除出为汴州刺史。公皂盖一临,皇华暂拂,下车而翻讹革(x),入境而道德齐礼,人咏其苏矣。入拜户部侍郎,步戴筐之仙宫,掌夫家之小职,既惬之望,宜以德迁,再为尚书右丞,复如前政矣……

倪若水出任汴州刺史时,在当地广修孔庙,倡教育,兴办州学、县学,并且身体力行与当地老百姓一道种田,实行以人为本,很得民心。开元四年,汴州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当地老百姓不敢捕杀,却拜祭天地祈福灭灾。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天人感应的思想禁锢着人们。汴州刺史倪若水执行宰相姚崇灭蝗指令,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火焚坑埋的办法灭蝗,结果汴水流域“获蝗一十四万(石)乃投之汴河,流者不可胜数。”经此捕杀,老百姓避免了一场自然灾害,黎民百姓得救了,政府也节省了巨大的赈灾支出。倪若水还是一位敢于给当朝皇帝纳柬的铮臣。开元四年,玄宗派遣中官到淮南等地捕捉珍贵水禽以为压邪及观赏所用。倪若水认为此事需动用大量劳力,况且正值农忙之时,遂上表谏道:“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地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当时唐玄宗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开明皇帝。他看完倪若水的奏表后,方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打消了捕鸟的念头并下诏嘉奖倪若水。

元朝末年,有一个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纳新曾来到倪家庄并专门拜访了大唐尚书右丞相倪公若水之墓,在他的《河朔访古记。真定路》(元。纳新)载:藁城县东南二十里,倪家庄侧,有唐倪若水墓在,多姓倪氏,皆若水子孙也。若水字子泉,擢进士,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为汴州刺史。政清静,兴州县学,风化大行,未几,入为户部侍郎,复拜右丞,卒。

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镇国辅君 明末大军阀 太平洋的回声 明末之力挽狂澜 这些三国土着不可能这么猛 穿越大秦,帮政哥建立日不落帝国 本命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