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93章 二虎相逢必一战,隋朝首征高句丽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的防御,除了沿辽河的长城外,他们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全民皆兵,一切以战时为中心的军民合一体制。

他们以城市为据点,将城市周边能辐射到的居民,纳入自己的攻防体系,闲时务农,战时全部驱赶进城,全民皆兵。

这种兵农一体的体制,是一种先进的战时管理体制,会迸发出极大的战斗力。

但隋朝对于辽东的了解,对于高句丽的认识,可谓一无所知,他们还停留在自诩大国上国宗主国的地位。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将让隋唐二朝,四任君主,吃尽苦头。

这可以从杨坚给高句丽王高汤的一封文书中明显透露出来。

当隋朝探知高句丽在备战的消息之后,杨坚下了道诏书,谴责高句丽王高汤,认为他虽称藩附,未尽臣节。

在诏书中,杨坚长篇大论,居高临下地对高句丽王汤说道:“彼这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

这就是隋朝君臣对于高句丽实力和地位的真实认识。

这种认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他们延续了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册封制度,传统上,高句丽王一直都由中原王朝册封,才是法理上认可的道统。

在心理上,隋朝一直以高句丽为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土,其臣民也属于自己的藩附。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对面的高句丽,已是一个高度文明化和战争化的国家,或者说是一驾战争机器。

杨坚对于高句丽备战的小动作,做出了恐吓。

他在诏书中明确写道:“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

杨坚对于高句丽发出了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事实证明,这并不只是口头的威胁。

整个隋朝,虽然并没有一个高句丽问题专家,但当时隋朝生气勃勃,如日中天,对待周边小国的政策,上策以德服人,如有不服,就直接暴力征伐。

不服就开干。

这种行为,是由隋朝大国的超然地位和强大实力所决定,势所必为,理所必然。

高句丽王高汤接到杨坚的诏书之后,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要发生,日夜忧惧成疾,不久就一命呜呼。

继位的高句丽王高元,虽然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却尽量拖延发生的时间,已利于高句丽的备战。

在册封高句丽新王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细节。

按照传统,中原王朝需要册封高句丽的继任者为王,但杨坚为了敲打一下高句丽新的继任者,只封其为辽东公,只是将其看成隋朝一个普通的臣子而已。

这是一种蔑视,高句丽王高元并不想做儿皇帝。

高句丽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事实上的区域性大国,当然已不可能满足于“公”的封号。

于是,他上表请求封王。

双方明里暗里,你来我往,二国之间激烈的交锋和请求,已经掩盖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但杨坚最终同意,封其为高句丽王。

但高句丽并不满足,或者他们认为,在东北亚,他们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在新王登基的第二年二月,高句丽就主动出击,率领万余靺鞨的军队,攻击了隋朝的辽西。

这是高句丽王朝主战派的一种态度或者是试探,他们并没有长期占据隋朝的城镇,而是一击即走。

这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显示高句丽作为区域霸主的力量和既成事实。

他们本身的军事力量,和能随意征召来少数民族军队的能力,是一种示威,他们想让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猫叫了 苟道不死 福宝五岁半,上娃综大佬们排队宠 开局继承宗门,弟子全是玩家 仙侠:不灭轮回,只为伴你身侧 忠诚前传 乾隆哥哥别虐,容妃她是清穿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