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二十二章 江州书院 招贤纳士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蔡瑜与蔡邕在书院门前下车,伴着一声吆喝“蔡公、府君到”,进入书院。书院中众学子文士本在各自与熟识之人交谈,闻声顿时安静下来。二人行至院内最里一处屋舍前,那里早已搭好了一座高台,台上有两个席位。

蔡瑜、蔡邕走上高台,向台下众人施了一礼,各自坐定,台下之人亦齐齐见礼:“见过蔡公,见过府君。”

蔡瑜原本备下了数百坐席,见来江州者甚众,又叫人加到一千之数,不是不想再加,实在是无处安置,不想这时一看,竟还有小半人站在坐席之后,不由暗自垂涎:“若都能为我所用,区区益州手到擒来。”

见蔡瑜无意多言,蔡邕自谦了几句便开讲。

只听蔡邕以经史为纲,引经据典,融入自身数十年人生之体悟、数万里游历之见知,生动谐趣,深入浅出。台下众人抚掌颔首者有之,如痴如醉者有之,唯独没有分心他顾之人。

待蔡邕讲完已是一个时辰之后,诸人纷纷提出疑问,请蔡邕释疑,蔡邕来者不拒,各自解答,如此一来,又用时近一个时辰。

蔡瑜见无人再问,起身道:

“瑜观今日来此之人,有师长,有后进,皆是有德才之士,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堪称盛事也。

荀子《劝学》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我亦有言,唯仰观宇宙之大,才能俯察自身之小,其后方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故此,瑜设江州书院,意在解惑矣。

诸位高贤当知,学识造诣或有深浅之别,乃闻道有先后也,向学之心绝无高下之分。

因此,书院将延请饱学之士为师,常在书院内授课,无分贵贱长幼,但有愿者,无需束修,皆可来听,此是为向学者计。

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两日,书院将请才高望众者讲学,此是为问道者计。望诸位广传乡里,你我共兴文事。”

话落,台下登时议论不绝。

汉代时郡、县皆有官学,设有经师一人,多为太学“丙等生”担任,负责地方教育。

经师学识有限,却有举荐学生入太学的权力,因此官学中以官吏子弟为主,算是具备一定象征意义的小范围教育部门。

而江州书院,又要延请名师,又不收取钱财,还没有进入门槛,令众人无比诧异。

蔡瑜见此也不急,稍待片刻后,抬高声音道:

“诸位,还有两事与诸位知晓。

一则乃书院之事,但能通五经者,若有意愿,经书院院长认可,皆能入书院为院师。

二则乃郡府之事,瑜初任郡守,深知位高责重,有意行利国利民之策,造福地方生民,只憾可用之人难得,少大才之士辅佐,举步维艰,特于此招贤纳士,有意于郡、县为吏,行护郡佑民之事者,可向郡府递上名刺,瑜代巴郡百万郡民谢之。”

蔡瑜之言彷如向静池中丢入一块大石,激起一汪春水。

其后数日,来郡府拜访者络绎不绝,蔡瑜叫来顾雍、严颜一同考察,其中知其名姓者三人:黄权、董和、阎圃。

黄权今岁二十三,字公衡,巴郡阆中县人,阎圃年二十七,巴郡安汉县人,二人皆是本郡中人,响应蔡瑜号召来为本郡效力。

董和年二十二,字幼宰,本为荆州南郡人,见北方战乱,预见到荆州日后必被波及,不久前举家迁入巴郡。才安顿好,恰逢讲经盛事,见蔡瑜招贤,因此来郡府求官。

蔡瑜将三人俱留在郡府听用,任黄权为功曹史,掌官吏赏罚,任阎圃为计掾,掌审计,任董和为辞曹掾,掌民事纠纷。

如此安排,蔡瑜自有考量。

功曹史乃郡守、郡丞之下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逆天驸马爷 我在当代说三国 荣耀大秦 三界趣谈 咸阳败家子 胖揍暴虐王爷后她怂了 混在新宋当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