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30章 一波终平(2)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可悲的是,跟百姓的死活相比,统治者的面子显然比天还大。除非遇上更强势的国家,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才能逼迫统治者让步。

这个角色非晋国莫属。

中行吴跟齐国将领乌枝鸣、苑何忌,卫国公子朝,曹国翰胡几经推演,多次求证,一致得出结论:此战万万不能再打。

“华向派”已经走投无路,一定会力拼到底;吴军屡遭挫败,憋着一口气想报复;楚国好心议和,却被宋国回绝。楚国是大国,大国尊严怎能轻易被忽视?万一楚国恼了,发誓要拼个你死我活,那该如何是好?

双方兵力相当,战局瞬息万变。在晋国率领联军到达之前,不就是反反复复,互有输赢?接下来再反复几次,互有折损,可能在座的都要战死异乡,有必要吗?

几位首领几经商议,拿出方案:放走华氏,并将他们交给楚国。这样一来,宋国内乱既平,楚国又挽回了面子。支持宋国的晋、卫、曹、齐也有平乱之功,不必担心无限制的滞留此地。

主意已定,联军派出代表将方案提交给宋元公。

楚国的提议宋元公可回绝,毕竟他们是反对派请来的。联军的方案,宋元公可不能置之不理。

毕竟他们派兵支援宋国,出力出钱,卖命尽责。他们提出议和,如果宋元公不同意,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就不再乐意为宋国而战。到时,宋国成了孤家寡人,一旦“华向派”发力,宋元公怕是再无立锥之地。

形势比人强,宋元公再不甘,也只得同意放过“华向派”。

这年二月,华亥、华定、华貙、华登、向宁等人出奔楚国,晋、楚、齐、吴、曹、卫六国撤军。

从公元前522年夏到公元前520年春,一场跨越三年的宋国内乱终于宣告结束。

宋元公的坚定终于有了回报:华氏被彻底从宋国的政治舞台清除,宋国六卿重新排位:

大司马:公孙忌(代华费遂) 大司徒:边卬

司城:乐祁 左师:仲几(代向宁)

右师:乐大心(代华亥) 大司寇:乐挽

公孙忌是宋元公的堂兄弟,边卬是宋元公哥哥子边的儿子,即宋元公的侄子。乐氏和华氏属戴族,同为宋戴公的后人,华氏退出,乐氏升至戴族第一大宗。仲几属公孙氏,是宋庄公的后人,也称庄族。

戴族和庄族都是传统世卿,占据四席;公孙忌和边卬都是宋元公的亲信,位高权重。这样的安排,平衡了权势,又不致得罪世族。

从这场搅动天下的内乱,可以窥见许多偶然和必然,值得反复回味。

华氏是宋戴公的后人,从华督官至太宰开始,华氏成为宋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他们长年位居六卿,执掌机要,不仅在宋国,在诸侯国间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从兴起到仓皇逃亡,华氏家族兴旺持续近两百年。这样一个显赫家族的覆灭,与楚国的若敖氏、晋国的郤氏、栾氏,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栾氏。

当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栾氏是被构陷的,华氏则是自作孽;栾氏在晋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华氏对宋国政局的举足轻重,尤其是华元执政时。

华元历仕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朝,是不折不扣的四朝元老。他长期担任宋国右师,宋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安危全系他一身。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宋国,还幅射至外——公元前579年,晋楚第一次弭兵会盟就是在他的努力促成下达成。

然而,二者的相同之处更突出:都是君臣互殴,惊动他国,持续三年之久。

华氏族人更多,地位更高,实力更强,搬来的救兵更多,卷入的国家更广,掀起的巨浪差点吞没宋国。

华氏被晋国联军团团包围时,首领华亥都自比栾盈,以为华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凌云志异 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 大商川行军 大魏芳华秦亮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大明:我就来支教,你让我当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