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沈家来自上嗨,祖籍柠波,小辈联姻也在长三角籍乡党圈子里。一众亲戚交流,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第二是上嗨话或柠波话,第三是英语,第四才到日常说的广府白话。这一传统,二十几年没变。
“你多久没过罗湖桥了?”
“嗯,有一年了吧!”
“那边的机器哪天不是隆隆响,怎么可能萧条?”
“萧条或许说不上,但速度比以前放缓了,这一点你不否认吧?”
“没错。我们boSS刚进京回来,也讲内地现在是上下观望,有点裹足不前。”
“唉,放缓无所谓。但愿不要走回头路,再搞闭关锁国。那样的话,我们也要考虑移民了。”
“走回头路早走了,何苦磨蹭两年?”
“喂,你们男人怎么老是三句不离内地?”
酒过三巡,高谈阔论是精英的通病。从话题的立场看,多数中间偏右,唯独沈维德是铁杆内地吹。
张桥没有加入议论,沈家无须爱国宣传。抗战期间,奶奶的大哥牺牲在缅甸野人山,二哥牺牲在昆仑关战役,一姐一弟死于日寇飞机轰炸。导致沈家血脉单薄,所以急切盼孙男。背负家仇国恨,沈家满门天然的爱国者。往远里讲,奶奶被外曾祖父“骗”到港九,不过是老人仅存一子,思念女儿所致。奈何奶奶羁绊于内地的家庭,无法原谅父母。而老爹又跟着陷入怪圈,叫不出一声“妈”。前世两代人的死循环,张桥嘘唏不已。
“听讲今年股市低靡,炒股挣钱很难。”
“再低靡也有逆市上涨的股票,不奇怪。”
“表哥你命好啊,养了个好仔!”
“桥生,你说现在入市怎么样?”
“是啊,桥生,指点一下。”
将来发达是将来,目前在座的没有一个称的上富人。警察世家小有家底,但几个子女分润,各小家勉强算中产。比如沈维德,工作朝不保夕,自食其力成问题。其他人好的有限,供房或供车,儿女幼小开销大,家庭收支捉襟见肘。对金钱的饥渴程度,比穷人过之无不及。
今天请客的公开由头,是张桥指点买的股票,半年时间挣了大钱。无可避免的,话题扯向股市。忝为“炒股高手”,亲戚请教了,不说几句太假,显得不厚道。
“黑天鹅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张桥开口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黑天鹅出现。港股应声而下,似乎一蹶不振。接着海湾.战争、东.欧动.荡、苏.联解.体等等,但影响最大的是内地。什么情况,刚才大家分析了,我不再废话。我的结论是,目前入市是绝佳时期。大家有闲钱,尽管投进去,没闲钱借贷投进去也稳赚不赔。”
高手的高见,自然追求语惊四座。两桌亲戚一片哗然,交头接耳声骤起。
“有必要提醒一下,”
巧的是,大表婶李安娜是证券公司的文员,淡淡道:“目前恒生指数徘徊四千点,多数股评预测这个月跌破四千点。大家愿意这时候入市,我不阻拦。”
软绵绵的声音,却像当众打脸。数道目光带着不良情绪,投向张桥。老张不敢看儿子了,吕冬梅听不懂,一脸迷茫。沈家爷仨动作一致地低头喝茶,不跟腔是支持了。其实,张桥随口敷衍几句的话,亲戚们有疑虑也不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穷老表炒股挣钱,由衷高兴,不是来拆台的。偏偏张桥不知进退,大放厥词。
“桥生天天在大会堂研究股市,他的意见我看有道理。”沈如梓为孙子出头。
“姑妈……”李安娜扯长声音叫,“要是在图书馆里就能随便吃透股市,股民和证券公司挤暴大会堂了。”
沈如梓也淡淡说:“桥生指点买的股票,挣了二百七十七万港元。”
“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