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69章 礼法辩证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思想还处于雏形,不具有可操作性,还存在于理论阶段。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尚远,不周密,不严谨经不得推敲。

到了亚圣孟子时期已经是战国乱世,周礼已经被抛弃,各诸侯之间已经没有了春秋时代的谦谦相让的君子风度,撕破了脸的讨伐和征战让国家生存成了最为紧急要务。

所以列国所需要的是实力和强盛!

而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的“仁”,提出了理想的治国理念--“王道思想”。

孟子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从而提出民本与仁政思想理论,王道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治理思想。

孟子实施仁政的这套思想属于理想化施政,对人的素质要求过高,要求百姓和君主的道德品质要很高。

要统治阶层减轻百姓负担,保证人民丰衣足食。

百姓在自然规律之下,有节制有规律的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给统治者提出了要求,官吏必须清廉,人民必须要有素质有道德。

这套治国理论在战国时期是得不到统治阶层的采用的,他们还认为他的思想迂腐。

然而,在和平时代,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王道思想就有了自己的市场,是一个以“法治”为统治基础的情况下非常合适的辅助统治政策。

人民以礼行事,统治者亲亲爱民。打击贪腐,减轻百姓负担就成了每一个王朝统治的套装概念。

汉武帝开始到汉元帝之后,王道思想成为统治阶层的主流。

加强民间教化,改变民间风俗!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最大程度满足了统治阶层的需要,以“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皇权统治国家的主要工具。

“佛家思想”是外来思想,从传入国内几百年都波澜不兴!

几乎对统治阶级来说根本不具有吸引力,但是佛教的传播者却在把它本土化、适应化发展。

让它融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统治理论。

但是佛家理论始终在统治者眼里属于辅助治国的工具!

佛家讲究正法治国,以爱和善良教化信众!

各司其职,各尽本分,坚守正道传播爱和善的真理。

历史上以佛教治国的有南梁和北魏。

孝文帝以佛法融合儒家思想综合成佛教教义。

南梁则是从道家与民休息中因为皇帝的意志转移,皇帝成了方丈,全民拜佛。

所有的治国思想围绕着礼于法进行演变,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改良,逐渐在统治者脑里形成

“礼主法辅,儒释道三家化民”

的治国策略。

所有的思想在形成后,经过实践和传播者的信念逐渐进化得适宜实施,适宜接受。

王奎想到后世的清朝把程朱理学推倒了最高峰,只要是有利于统治的无论是否合适就会以“礼”的方式散播于民间,甚至辅之以刑法,强行百姓接受。

野蛮和落后,愚昧和顺从就成了满清统治者对百姓主要思想!

“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尽管扭曲了的思想还是可以大行其道,在个别皇帝统治时期还民殷国富。

犹如罂粟的繁荣,虽然害人、伤人但是有人在不断吸食,让痛苦和伤害变成一种习惯!

因此有人说出一句,

“民众是愚昧的!”

民智被尘封,统治者就尽情的压制和奴役。

被统治阶层有人在不断的变成既得利益者,法治的严厉让反抗的成本变高,因此满清愚民统治居然长达二百多年!

这种悲哀,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贵子 穿越:天下第一当赘婿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 弃女逆袭:大魏最强女宰相 逍遥小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