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一卷 飞龙在天第三十四章 太祖誓碑 (第3/6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因为掏不出盘缠而不得不放弃考试。

这一点赵匡胤也考虑到了。

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下诏:政府还为寒门子弟参加科举提供经济资助,发放举人“券”,凭“券”可以免费使用官驿的交通工具,还可以在官驿免费住宿。

通过科举选官,大宋王朝的文官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从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庙堂之上,君臣运筹帷幄,大臣和文官也敢于发表意见;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宋重文轻武,地方军队经常换防,而且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无法再对中央政权造成威胁。地方安定了,国家得到了长治久安。

赵匡胤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文人士大夫的做官从政,铺平了道路。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除了造反,科举成了天下才俊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中华大地从此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书香门第”、“翰林世家”,让无数个贫寒的家庭走向富裕,让无数的寒门子弟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

耕读为本,忠孝传家,进士及第,世代簪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大发展,赵匡胤功莫大焉!

太祖誓碑

为了确保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得以永久的贯彻执行。

建隆三年(962),赵匡胤命人秘密镌刻一石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平时门钥封闭甚严,誓碑用销金黄幔遮蔽,任何人不得入观。”

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太庙之门于四季祭奠和新皇帝即位时方可开启,天子谒庙礼毕,必须进入夹室恭读碑上的誓词。

届时只有一名不识字的小太监跟随,其余人员皆远立于庙庭中,不得窥视。皇帝行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然后再拜而出。

北宋各代皇帝皆如此相承行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泄漏。”群臣及近侍皆不知誓碑所誓何事。

也就是说,誓碑这事搞得很神秘,一般人是根本不知道上面刻的是什么,它只属于皇上。

直到靖康之变,东京城被洗劫一空,太庙中祭祀之器被金人席卷而去,大门洞开,有人得以一睹此碑尊颜。

陆游的《避暑漫抄》中记载:誓碑高约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

一为:柴氏(后周宗室)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另外,《宋史?曹勋传》记载,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武义大夫曹勋随徽宗北迁,被扣留在金国,徽宗嘱托曹勋日后若能回南方,让他转告高宗赵构:“艺祖(宋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

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太祖誓碑是赵匡胤进一步巩固江山社稷的英明体现,其内容就是大宋王朝所执行的基本国策。

第一条,在善待后周宗室上,大宋历代皇帝都很认真,赐柴氏铁券文书。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记有“宋待周后之厚”。

宋太祖登极,迁周恭帝柴宗训母子于西京,易号郑王,造周六庙于西京,命周宗正以时祭享,并派官员祭拜周太祖、周世宗之陵。

建隆三年(962),迁郑王柴宗训至房州(今湖北房县)。

《新五代史》云:周世宗柴荣共有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 四合院:李长海的幸福生活 重生,想让北宋大统一 穿越之华夏崛起 异世争霸:对面名将太多我有点慌 穿书:男主,请退散 大明安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