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陪着曾梨过了一天又温存的一晚,生日过后的第二天刘浩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那山那人那狗》电影剧组。
加上来回的路程耗时,总共是请了三天假。
在《那人那山那狗》这部电影中,儿子这个角色戏份颇多,刘浩的请假算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过彻底安抚好了曾梨,也算是解决了刘浩的一块心病,接下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电影的拍摄当中。
认真的专研“儿子”这个角色。
《那人那山那狗》这部电影剧本和小说故事基本上是一致的,讲的是儿子接班退休父亲当上了乡邮员,父亲陪着儿子第一次共同送信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国内信息闭塞,电话还不普及,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还在用着最古老的方式,需要乡邮员们翻山越岭把信一封封的送进去再传出来。
乡邮员是个很辛苦的职业,需要挑着邮包爬山涉水顺着邮路送信,在剧本里的那段邮路一共是223里,平均每天走80里,来回正好三天。
电影的整个故事就在这三天的旅程里。
在电影中,由于父亲肩负着家庭重担,常年在外跑邮忙碌,与儿子很少见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鲜有了解。
所以,在儿子的记忆中,母亲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对父亲总会感到陌生。
两人虽然知道彼此应该是很亲密的父子关系,但却总是表现不出亲近感来。
这是在东方很常见的一种父子关系,电影若是能真实的呈现出来,电影算是成功了一半。
这里不得不说霍健起这个导演挑得好,此时的霍健起导演正值中年,自己就是父亲同时又是儿子,所以特别能体会电影中父子的感受。
电影开始讲是在湘省一个小山村,初夏时节的清晨,大雾将散,炊烟鸟鸟,这座村庄也好似在黑夜中,刚刚醒来,屋里父亲正在仔细检查着儿子的邮包,今天是儿子第1次接他的班去给乡亲们送信,他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一辈子跋山涉水,腿也疼得厉害,只是临行前他还是有些不放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叮嘱着儿子行程和路线。
上了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东西都收拾好了,儿子准备带上老二(老二是他们家的一条狗,平日里父亲每次出门送信都会带上它)一起上路,往日里这一趟几百里的山路都是它跟着父亲一起走的,如今父亲不去了,它也迟迟不肯动身。
看到这局面父亲转身走进了里屋,和往常一样又拿出了拐杖和帽子,他决定要带着儿子走完这最后一趟邮路,在母亲的目送下,父子俩沿着青石板路渐行渐远。
初夏的清晨,蝉鸣鸟叫,空气清新,父子两穿过田野,跨过溪流,径直往山林里进发,这一路走的都是上坡路,太阳也越来越大,儿子第1次背着这么重的邮包,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但是转念一想,父亲在这个年纪上一趟还在背着邮包,这一次自己也绝不肯说累,最后还是父亲心疼儿子,两人才停下来,休息了一阵又匆忙赶路。
在大山里行走显得异常的安静,一路上父子俩已几乎无话,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说什么,父亲这一辈子都在跑邮路,跟家里总是聚少离多,从小时候开始对父亲儿子始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疏离,长这么大连,爸都没好意思喊过几声,两人独处时也总会觉得尴尬,也许是为了避免尴尬,也许也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儿子越走越快。
山路上灌木郁郁葱葱,视线不好。等他一回头父亲却突然没了踪影,儿子放慢了脚步又往回拐了几个弯,可还是不见人,只好丢下了邮包,赶紧回头去找。
但好在附近很快就出现了,原来他只是去旁边解了个手,父亲安然无恙,可当他看到儿子的邮包已经不在背上时,一贯随和的他还是着急的发了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